【题目】图曲线2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据 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在b点升高温度,曲线2可能变成曲线3
B.若在c点增加酶量,曲线2可能变成曲线1
C.若在c点改变pH,曲线2可能变成曲线1
D.在a点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酶量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丁个体DdYyrr测交子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B.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的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
D.孟德尔用丙YyRr自交,其子代表现为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假说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正确的是( )
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失水越多,则紫色越浅
B.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失水越少,则越易复原
C.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D.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发生“光呼吸”作用。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与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具体过程如右图所示。
(1)“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相比较,它们的主要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将两者的区别填写在以下表格中:
项目 | 光呼吸 | 细胞呼吸 |
反应场所 | ① | ② |
反应条件 | ③ | 光照与黑暗 |
(2)与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相比,在作用特点上,Rubisco酶与过氧化氢酶这类酶有哪几方面的差别? 。
(3)在大棚种植蔬菜时可通过采取 (填“延长光照时间”或“增施有机肥 ”或“降低温度”)措施,降低“光呼吸”作用。
(4)“光呼吸”作用对于光合作用也有积极意义:当___________________时,叶绿体内通常会积累NADPH和ATP,对叶绿体造成伤害,而“光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多余的NADPH和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
B.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联会
C. 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可以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D.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abcd的波形可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从右向左传导的
B.a处神经细胞膜内的钾离子浓度因钾离子大量外流而低于膜外
C.b处发生去极化,其机理是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
D.c处发生复极化,其机理是钾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钾离子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 ,图甲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均填序号)。
(2)若该动物的性别是雌性,则②细胞的名称是 ,A和a形成的原因是 。
(3)若④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为Y染色体,则另一条是 (X/常)染色体,该时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单体。
(4)图甲细胞中处于图乙CD段的有 (填序号)。
(5)图乙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DE段形成的原因是 。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则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发生 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曲线可表示豌豆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通过对图示分析可以得出,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某种纯合品系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较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很多
D.c曲线可表示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