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为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主要症状可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腹泻、体内外大出血等.下图是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等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埃博拉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效应T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病毒,其原因是T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
(3)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分析 1、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2、人在寒冷环境中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增加产热的途径有: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代谢;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多.

解答 解:(1)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等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埃博拉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效应T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T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更易感病毒.
(3)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故答案为:
(1)体温调节
(2)淋巴因子         效应T      T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
(3)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点评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免疫调节和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斑马身上黑白相间的条纹漂亮而雅致,是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记之一,更是一种适应环境的保护色.这些条纹的出现是由斑马本身DNA分子的特异性决定的,而不同物种的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  )
①$\frac{(A+G)}{(T+C)}$的不同
②$\frac{(A+T)}{(G+C)}$的不同
③$\frac{(A+U)}{(G+C)}$的不同
④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⑤脱氧核酸的排列顺序
⑥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A.①⑤B.②⑥C.③④D.②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对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在脑中
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中可以双向传导
D.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则所控制的反射越简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脂质
B.西红柿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C.肌肉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组成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单体是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中国古代农民收集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施用到农田中,改善了土壤结构,这是利用了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人工樟子松林比天然樟子松林更易患虫害,因为,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更符合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在西部地区种植大量杨树,结果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这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在西部大开发中,在要求农民“退耕还草”的同时,还要给农民以经济上的一定补偿,这符合生态工程整体性原理;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系统整体性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非环状多肽,经测定其分子式是C21HxOyN4S2.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多肽彻底水解后能产生3种氨基酸
B.该多肽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是32和5
C.该多肽有三个肽键,为三肽化合物
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研究小组对草莓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情况进行了探究,请回答问题:
(1)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5组,对照组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实验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其他条件相同.中午13时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照组 实验组1实验组2 实验组3 实验组4
 实验处理温度/℃32323228 23
 相对湿度/% 1825484848
 实验结果 光合速率/mgCO2•dm-2•h-1 12.6 17.5 22.8 25.721.3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当降低第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超过了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2)科研人员在探究草莓果实细胞呼吸时,下表为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细胞呼吸过程中相关气体的交换值:
 O2浓度(%) 0 1 3 5 7911 13 15
 气体交换值 O2吸收量 0 0.10 0.25 0.35 0.50 0.650.80  0.95 1.00
CO2释放量  1.00 0.90 0.75 0.65 0.700.75 0.800.95 1.00
①若用恒温室保存草莓果实,则室内氧气浓度控制在5~6%之间最有利.
②当O浓度为3%时,草莓果实细胞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罗伯特森观察到了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暗-亮-暗的结构依次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B.暗-亮-暗的结构依次为脂质-蛋白质-脂质
C.罗伯特森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D.这一结构的观察使用的是电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④,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