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甲型HIN1流感病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烧.图甲表示某发烧病人体温测量记录图,图乙表示机体通讨调节消除体内病毒的过程.请回答:

(1)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其活动可直接受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的影响.
(2)图甲中BC段病人持续高烧40℃,此时其体内产热量=散热量(填“>”、“<”或“=”).
(3)图乙中,人感染HIN1流感病毒后,促使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进而刺激了下丘脑,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4)感冒发烧后饮水较多,此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增加、减少、不变),导致尿量增多,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5)HI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内环境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分析 分析题图甲可知,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分析题图乙可知,人感染H1N1病毒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的体温体温调节中枢机能紊乱,导致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从而引起人体体温升高.

解答 解:(1)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两者可以接受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的调节.
(2)图甲中BC段病人体温维持在40℃不变,此时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当人感染H1N1病毒时,往往会发烧,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改变了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而皮肤和汗腺等散热结构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
(4)感冒发烧后饮水较多,此时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最终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5)病毒侵入内环境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故答案为:
(1)骨骼肌和肝脏    神经递质
(2)=
(3)T细胞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4)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    减少
(5)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的过程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的内在联系,考查基因突变、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点,分析题图明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大脑皮层S区受损时,将不会说话
B.兴奋在反射弧内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C.反射弧中联系传入、传出神经的结构叫中枢神经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将神经递质运至突触后神经元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下列图1、图2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图3是图1中①的结构示意图,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动物(填“植物”或“动物”)细胞,该细胞中的⑥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图2中②与植物细胞壁 的形成有关.若图2是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则色素主要存在于[]⑥液泡,不应有的结构是[]⑦叶绿体.
(3)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若图1代表小肠上皮细胞,其吸收氨基酸的运输方式为图3中的a.
(4)若图1代表人体内能吞噬病原体的白细胞,则该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图3中的D,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说明①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若图1代表胃黏膜上皮细胞,人在饮酒时,酒精是通过图3中的b方式进入该细胞.下列曲线与酒精跨膜运输方式相符合的是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分析下列图表完成有关问题:

(1)图中A是含氮碱基A、T、G、C,B是脱氧核糖,D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2)如果把DNA换成RNA,则A是含氮碱基A、U、G、C,B是核糖,D是核糖核苷酸
(3)当E为DNA时,A有a、b、c、d四种类型,即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和C(胞嘧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体现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组织液.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2)左坐标图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时膜外侧的电位是负电位.
(3)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导致通道乙开启,使阴离子内流,A处的兴奋不能(能或不能)传至B处.
(4)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与Gly吸收有关的膜上的载体蛋白.整题所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起始条件不同B.产生生物数量不同
C.影响因素不同D.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蓝细菌和黑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具有光合膜B.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C.都具有质膜和核膜D.遗传信息均储存在DNA分子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长跑时,人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在真核细胞的细胞呼吸中,中间产物丙酮酸的彻底分解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培养基是供微生物、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这几种成分.
(2)培养基灭菌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进行.
(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采用刚果红染色方法.临时保藏菌种时,可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
(4)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在相同条件下同时用完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若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明显小于完全培养基,则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经筛选出尿素分解菌的菌落(选择培养基抑制了尿素分解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5)植物组织培养时,在配置好的MS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6)诱导形成花粉植株过程中,可将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诱导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