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设,如图.
(1)在假说甲中,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这两种鱼的祖先是
 

(2)假说甲中湖I和湖Ⅱ会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的原因是灰色鱼通过
 
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并通过
 
逐渐将适应环境的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选择,而将不适应环境的灰色鱼淘汰.
(3)在假说乙中,湖泊Ⅰ中原来的鱼是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的鱼是金黄色鱼,由于
 
的原因而形成现在湖Ⅰ、Ⅱ中的两种鱼.利用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如果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
 
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
(4)根据现代进化理论,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之间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
 

(5)在对湖泊Ⅱ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6)依据现代进化理论,
 
进化的单位,决定
 
进化的方向.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专题: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解答: 解:(1)由甲图可看出湖Ⅰ灰色鱼通过进化形成了红褐色和金黄色鱼,说明了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这两种鱼的祖先是同一种灰色鱼.
(2)甲中湖I和湖Ⅱ会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的产生是灰色鱼形成的,而生物新性状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适应环境的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选择,而将不适应环境的灰色鱼淘汰,也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
(3)假说甲表明在两个不同湖中的灰色鱼,均进化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假说乙中湖Ⅰ中的原有鱼种为红褐色鱼,而湖Ⅱ中的原有鱼种为金黄色鱼,由于洪水使两种鱼混合在一起;假说甲说明湖Ⅰ中红褐色鱼与金黄色鱼的形成过程中并不存在地理隔离,湖Ⅱ中也是如此;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育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4)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之间繁殖季节不同,说明了二者之间不能进行基因的交流,进一步说明了存在生殖隔离.
(5)第一年中DD、dd、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75%、10%,D的基因频率是20%,d的基因频率是80%,而第二年DD、dd、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5%、30%,
D的基因频率还是20%,d的基因频率还是80%,由于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由于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因此种群没有进化.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故答案为:
(.1)同一种灰色鱼 
(2)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
(3)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发生混杂在一起   湖Ⅰ中的金黄色鱼
(4)生殖隔离.
(5)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6)种群    自然选择
点评:此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较难,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中生物的形成的解释的理解,要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认为,碳酸饮料中的苯甲酸钠类化合物可严重破坏人体肝细胞中线粒体的结构.据此分析,过度饮用碳酸饮料,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受影响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合成
B、有氧呼吸
C、ATP的合成
D、小肠吸收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B、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
C、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甲组浑浊程度更大
D、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水稻和番茄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渡中(图甲)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得到图乙的结果.分析图示,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和番茄吸收离子的方式是
 
,原因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对
 
吸收较多,而番茄对
 
 吸收较多,两种植物吸收离子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各自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
 

(3)时间稍长后,发现两种植物吸收离子的速度逐渐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4)再过一段时间,两种植物逐渐发黄萎蔫,最后死亡.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能否进行无氧呼吸,操作如下:
配制5%的葡萄糖溶液20mL,经煮沸冷却后注入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向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最后以石蜡油封住瓶中液面.连接广口瓶与装有BTB溶液的试管,将装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BTB溶液颜色及培养液的温度变化.(注:BTB溶液在CO2浓度为0.03%时呈红色,当CO2浓度大于0.03%时呈黄色,小于0.03%时呈紫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首先将干酵母加入20mL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  活化培养,图2是酵母菌活化过程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实验中最好选择图中
 
点时的酵母菌作为材料,主要原因是
 

(2)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进行煮沸的目的是
 
 

(3)为了排除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应该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与上述实验的主要区别是
 

(4)经过一段时间后,对照实验中的BTB溶液仍然保持红色,实验组中的BTB溶液颜色变化为
 
,为了进一步确认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还须检测培养液中是否有
 
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实验测得小麦在不同波长光照下光合速率的变化和小麦植株中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线的相对吸收量,根据实验数据制成如图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看出叶绿素a主要吸收
 
光和
 
光.
(2)在波长450nm光照下的产糖速率比在波长700nm光照下的
 
;在波长425nm 光照下的氧气释放速率比在波长650nm 光照下的
 

(3)在波长750nm到800nm光照下的光合速率为零,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4)叶绿素a吸收光能后被激发,放出
 
,完成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表是细胞生长前(阶段1)和后(阶段2)的一些数据:
组别 长度
(μm)
直径
(μm)
壁厚度
(μm)
细胞体积
(μm)
液泡体积
(μm)
阶段1 26 24 2 12600 600
阶段2 36 33 2 336000 273000
当细胞从阶段1过渡到阶段2时(  )
A、只吸收水分
B、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
C、既吸收水分,又合成蛋白质
D、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和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是科学家探究基因本质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模型方法,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