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植物.科学家按照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程序将白菜和甘蓝的花粉进行融合,培养出了“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幼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白菜一甘蓝”植株能结子
B.其中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只有基因重组
D.该杂种植株表现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过程:
外植体$\stackrel{脱分化}{→}$愈伤组织$\stackrel{再分化}{→}$胚状体→新植体.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

解答 解:A、该“白菜一甘蓝”植株是白菜和甘蓝的花粉进行融合形成的,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能结子,A错误;
B、其中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B错误;
C、上述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该杂种植株表现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高二上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上饶县校级月考)图1中的五个细胞是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图2表示该动物的细胞核中染色体及核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 (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 ,由图1判断该动物为 性.

(2)A细胞有 条染色体,有 个DNA分子.

(3)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 ,染色体有 条.

(4)B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 ,含同源染色体有 条.

(5)图2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6)图1中的D细胞相当于图2中的区间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F2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依次是(  )
A.27、6B.27、8C.18、6D.1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下面为某科研小组进行菊花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流程图解.
植物组织$\stackrel{a}{→}$形成愈伤组织$\stackrel{b}{→}$长出丛芽$\stackrel{c}{→}$生根$\stackrel{d}{→}$种苗
请回答:
植物组织a 形成愈伤组织b 长出丛芽c 生根d 种芽
(1)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或生长旺盛的嫩枝)作为外植体.本实验配制培养基一般需首先配制各种母液,接种前培养基应经灭菌处理.
(2)脱分化主要发生在过程a(用字母表示),再分化主要发生在bc过程(用字母表
示).从植物组织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
(3)若在培养过程中,发现愈伤组织只分裂而不分化出芽和根,则可能原因有:①细胞分裂素与生长
素的比例适中;②激素使用顺序不当,先使用了生长素.
(4)实验中常发现愈伤组织被真菌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四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
均相同,实验结果表示如图:

据图可初步判断外植体消毒时间太短是造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对植物嫩叶所必需的矿质元素Ca和P的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和P既来源于土壤,也可来源于老叶
B.Ca和P来源于土壤,P也可来源于老叶
C.Ca和P只来源于土壤,不来源于老叶
D.Ca和P 来源于老叶,P也来源于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真核生物细胞内的转录过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所示状态的形成伴随氢键断裂
B.图中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图中③表示的酶分子是RNA聚合酶
D.图中基因的编码区是连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百合以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高温干旱环境.如图为百合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均能产生CO2
C.PEP、RuBP均能与CO2结合D.夜间细胞液pH可能会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科研人员以绞股蓝种子为实验材料,选择黑暗与自然光照、15℃、20℃、25℃、30℃等不同条件进行处理,测定了种子的发芽率、芽苗长度与干重等.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是:探讨光照、温度对绞股蓝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
(2)实验发现:黑暗中的幼苗有黄化现象,干重明显低于光照下的幼苗.黄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黑暗中幼苗不能合成叶绿素(或合成叶绿素的基因不表达);干重低的原因是:在黑暗中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由子叶供应能量及物质.
(3)实验发现:20~25℃时种子发芽率、苗长与干重等综合指标最高,30℃时种子无萌发和生长.这表明:20~25℃是该绞股蓝种子萌发与生长的适宜温度,30℃时不利于种子萌发和生长(或此温度下相关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最利于种子萌发和生长).
(4)种子萌发过程包括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能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是由于酶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或酶的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其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分别用超声波、尿素处理线粒体内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含F0-F1颗粒的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B.该过程能体现线粒体膜的结构特点,线粒体膜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C.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水、ATP、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等
D.线粒体内膜上F1颗粒的功能可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