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分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时,需要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首选的材料是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将其特殊处理后,红细胞会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之为“血影”。对“血影”进行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质12%,糖类8%。
如果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则所形成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两倍。
(1)此实验为什么不选用植物细胞__________。
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没有细胞膜 ②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烦琐 ③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④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选择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该细胞个大,好操作
B.无细胞壁
C.红细胞有颜色便于观察
D.该细胞除了细胞膜外无其他膜结构
(3)请推测成熟红细胞的异化作用类型与下列哪种生物相似______。
A.硝化细胞 B.酵母菌
C.乳酸菌 D.烟草
(4)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物质由4条肽链(574个氨基酸)组成,则控制该物质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多少个脱氧核糖核苷酸?______个。
(5)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了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043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时,须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而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融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质43%,糖类8%。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两倍。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细胞溶血后,流出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应该是________,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_______的功能。
(3)“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脂质主要是哪一类?________。它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
(4)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71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时,须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而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融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质43%,糖类8%。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两倍。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细胞溶血后,流出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应该是________,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_______的功能。
(3)“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脂质主要是哪一类?________。它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
(4)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广东省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下图)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 ____。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是口腔上皮细胞膜表面积的 (大于、等于、或小于)2倍。
(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模式图是( )。
(3)由脂质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 ____,同时也可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物质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____ __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原因是___ ___。
(4)生物膜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直到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______,这种物质的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影”的化学组成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_。此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
(4)如果选取鸡的红细胞来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
A.核酸酶 B.龙胆紫 C.糖水解酶 D.双缩脲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