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种群Ⅰ和种群Ⅱ分别代表两种鸟在某一地区的种群增长和变动情况(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种群Ⅰ的增长曲线符合“S”型增长曲线

B.种群Ⅱ的增长受食物、栖息地、天敌等因素的限制

C.T年后种群Ⅱ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T年时种群Ⅱ的数量接近K

【答案】BD

【解析】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A“S”型曲线的增长在前期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快速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增长速率降低,达到K值种群数量基本稳定,而不是呈直线增长的方式,A错误;

B、种群Ⅱ的增长受食物、栖息地、天敌等因素的限制,B正确;

C、在T年后种群Ⅱ的数量不断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

D、种群的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因此在T年时种群Ⅱ的数量种群Ⅱ的数量接近K值,D正确。

故选B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ADEB构成一条食物链

B.E有机物增加1kg,至少消耗A有机物25kg

C.缩短食物链并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高分子H是一种成膜良好的树脂,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氧元素质量分数为0.276,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

1A的结构简式为___G中官能团名称为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B的系统命名为___

4)化合物E的沸点___(选填“>”“<”或者“=”)2-甲基丙烷。

5F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6H的结构简式为___

7的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

①分子中无环状结构且无支链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其中官能团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___(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的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对照组的细胞呼吸速率一定比P2组大

B.35 --40℃时,P1组的CO2吸收速率比对照组下降速度快

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三个品种的O2产生速率一定增强速

D.25℃时,P1组的CO2的固定速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复制时,②处的氢键要从A端断裂至B端才可以开始合成子链

B.DNA分子复制时,0D处需要DNA水解酶的作用才能断裂磷酸二酯键

C.αβ均可作为DNA分子复制的模板,而转录时只利用αβ链的一部分做模板

D.DNA分子复制一次后形成的两个新DNA分子的每条子链中A=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中心法则内容,RNA病毒可以分为两种,RNA复制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如图所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拉夫米定有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阻止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的作用。以体外培养宿主细胞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某种新RNA病毒的复制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将培养在培养基中的宿主细胞平均分为两份,标记为甲和乙。

②向甲组中加入___________,乙组加入_______________

③分别向甲、乙两组中加入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2)结果及结论:

①若甲组病毒数量__________乙组,则说明新病毒复制方式是逆转录。

②若甲组病毒数量_________乙组,则说明新病毒复制方式是RNA自我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湖泊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蓝藻迅速繁殖,影响了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湖泊生态系统组成中,蓝藻属于________,其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

2)蓝藻的过度繁殖影响湖底藻类的生命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在江河径流地域建立起大面积的湿地、湖泊,可使废水、污水中携带的氮、磷等得到有效的沉淀、净化和吸收,大大缓解水域的富营养化,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在湖滩湿地、湖泊中生长着数十种水中植物,分为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4)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甲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乙鱼和丙鱼,对该区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由图可知,将乙、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后,造成甲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图解:

1)光能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流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 此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 形式进行循环。碳进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

4)该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蛇属于第________ 营养级。

5)绿色植物开花需要光的刺激光属于________ ( 填物理或化学)信息。该信息传递的作用是影响生物种群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甘蔗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D.若该细胞内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