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实蝇是一种世界性果蔬害虫,中国将其列为进口植物检疫Ⅰ类危险性害虫,对其检疫极其严格.目前我国已经在欧美进口水果中检测到三种品系的地中海实蝇(均包含雌雄个体,D、d表示腹色基因,A、a表示背色基因)
品系名称表现型相关性状描述
野生品系红腹、彩背腹部橙红色、胸部背面有黄白色斑纹
红腹品系红腹、黑背腹部橙红色、胸部背面黑色有光泽
黑植品系黑腹、黑背腹部黑色、胸部背面黑色有光泽
(1)研究人员通过培养和杂交实验已经证实:上述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野生品系(♀)×红腹品系(♂)  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1;
②野生品系(♂)×红腹品系(♀)  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1;
③红腹品系×红腹品系  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2
④原始红腹品系和黑檀品系进行正反交,结果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反交子代中雌雄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
由①②③可知:控制背色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种类及显隐性关系是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对彩背为显性,③中F1的a基因频率是:$\frac{2}{3}$.④中反交组合应该是红腹品系(♂)×黑檀品系(♀)【或:红腹黑背(♂)×黒腹黑背(♀)】(写出性别和性状),由实验④可以推测控制腹色的基因位于图Ⅱ-1区段;进一步研究发现d基因的碱基序列虽然比D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d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D所编码的蛋白质末端少30个氨基酸,推测其原因可能是d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
(2)研究人员通过培养和杂交实验还发现有一实蝇品系,其中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具有CIB三个基因的区段(用XClB表示).已知基因B控制棒眼性状;基因I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 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实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实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下图是实蝇杂交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F1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1:2.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实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实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长翅实蝇的概率是$\frac{2}{3}$;用F1棒眼长翅的雌实蝇与F1正常眼长翅的雄实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长翅实蝇的概率是
$\frac{8}{27}$.

分析 分析表格:①②是野生品系和红腹品系的正反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胸部背面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③红腹品系×红腹品系→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2,说明黑背相对彩背为显性.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该比例应该为1:3,而实际比例是1:2,说明$\frac{1}{4}$的黑背纯合子致死.

解答 解:(1)红腹与黑腹、黑背与彩背这两对相对性状均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由以上分析可知,黑背相对彩背为显性.①、②是野生品系和红腹品系的正反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胸部背面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③红腹品系×红腹品系→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2,说明黑背相对彩背为显性.按照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应出现1:2:1的基因型之比,以及1:3的性状分离比,而实际比例是1:2,可推知黑背纯合致死导致,则a基因频率是$\frac{2}{3}$×$\frac{1}{2}$+$\frac{1}{3}$=$\frac{2}{3}$.已知红腹相对于黑腹为显性性状;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即正、反交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推测控制腹部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Ⅱ-1上.根据题干信息“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这一现象判断,反交应为红腹XAY做父本,黑腹XaXa做母本,即反交组合为:红腹品系(♂)×黑檀品系(♀).根据题意d基因的碱基序列虽然比D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d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D所编码的蛋白质末端少30个氨基酸,可能是d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
(2)根据题意,X+XClB×X+Y→X+X+、X+Y、X+XClB和XClBY(死亡),故棒状眼和正常眼的比例为1:2;F1长翅为$\frac{1}{3}$VgVg和$\frac{2}{3}$Vgvg,残翅为vgvg,$\frac{2}{3}$Vgvg×vgvg→残翅vgvg为$\frac{2}{3}$×$\frac{1}{2}$=$\frac{1}{3}$,则长翅占$\frac{2}{3}$,F1正常眼雌果蝇为X+X+×正常眼雄果蝇X+Y所得后代均为正常眼,故产生正常眼长翅果蝇的概率是$\frac{2}{3}$×1=$\frac{2}{3}$;F1长翅×长翅→残翅,$\frac{2}{3}$Vgvg×$\frac{2}{3}$Vgvg→$\frac{2}{3}$×$\frac{2}{3}$×$\frac{1}{4}$=$\frac{1}{9}$残翅vgvg,则长翅占$\frac{8}{9}$,F1棒眼雌果蝇X+XClB×正常眼雄果蝇X+Y→X+X+、X+Y、X+XClB和XClBY(死亡),故棒眼所占比例为$\frac{1}{3}$,二者合并产生棒眼长翅果蝇的概率是$\frac{8}{9}$×$\frac{1}{3}$=$\frac{8}{27}$.
故答案为:
(1)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对彩背为显性   $\frac{2}{3}$ 
红腹品系(♂)×黑檀品系(♀)【或:红腹黑背(♂)×黒腹黑背(♀)】Ⅱ-1   终止密码
(2)1:2  $\frac{2}{3}$    $\frac{8}{27}$

点评 本题为一道难题,题干描述中隐藏了一些信息,比如杂交组合①和②互为正交和反交等等,都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再加上两对相对性状都是颜色,学生在读题时难免混淆,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还是能够解答出来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在B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n-a
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n-a-bD.B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以下A、B两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b.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3)C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
(4)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⑥]突触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对应C图,兴奋是从[①]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宁夏银川市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1秋•嘉兴期末)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天然降血糖药物X.已知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形式,为了探究这两种给药途径的效果是否有差异,研究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实验小鼠200只,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X溶液,注射器,血糖测定仪.(说明:①实验小鼠的各项生理指标相同且符合实验要求;②将小鼠处理成高血糖小鼠和血糖测定的具体方法不要求;)
(1)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对降低小鼠血糖浓度的效果情况.
(2)实验思路:
①将实验小鼠均分为四组,编为A、B、C、D,并处理成高血糖小鼠.
②用血糖测定仪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空腹血糖浓度,记录并进行统计处理.
③A、B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C组静脉注射等量且适量药物X溶液,D组口服等量且适量药物X溶液.
④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用血糖测定仪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空腹血糖浓度,记录并进行统计处理.
⑤分析比较各组小鼠前后血糖浓度变化,并与A、B组进行比对,得出结论.
(3)设计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记录表就(见答案)
(4)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若C组与D组血糖下降幅度差异显著,则说明两种给药方式效果不同.
②若C组与D组血糖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则说明两种给药方式效果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如科学家所想像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原因可能是(  )
A.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
B.培养过程中控制长番茄和结马铃薯的基因全部丢失了
C.需用生长素处理杂种植株,以促进果实的发育
D.杂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012年3月某省在一次毛巾产品抽查中,在一些容易褪色的毛巾中检出强致癌性物质联苯胺超标.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联苯胺在人类的肝细胞中显现出可致癌的特征
B.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C.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联苯胺”有可能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D.目前医学上常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无论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B.蛙褪黑激素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调节D.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种鼠类的黄毛(A)对灰毛(a)为显性,研究人员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基因在哪类染色体上,选用到了纯合的黄毛和灰毛,它们雌雄均有.
(1)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则选用的杂交亲本类型应是灰毛雌鼠和黄毛雄鼠.
(2)若己证明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在研究中发现,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发生显性突变(b→B)时,其表达产物会进入细胞核中,并阻碍黄毛基因表达的阶段.由此司以推断,灰毛鼠的相关基因型有7种.现有一黄毛个体与一灰毛个体杂交,全部子代中黄毛个体灰毛个体=1:3,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黄毛)和aaBb(灰毛)
(3)在群体中发现有一变异个体,基因组成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该个体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若该个体能正常繁殖,子代能正常发育,则该个体测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黄毛个体:灰毛个体=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