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大分子蛋白质能够通过的结构是(  )
A.线粒体膜和细胞膜B.细胞膜和液泡膜
C.细胞膜D.细胞壁和核孔

分析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都能通过,核孔是细胞的核质之间大分子物质的通道,如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解答 解:ABC、细胞器膜、细胞膜都是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跨膜通过,ABC错误;
D、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都能通过,核膜上的核孔是细胞的核质之间大分子物质的通道,如信使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掌握细胞中的各种膜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属于识记层次的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个男子把色盲基因Xb传给他外孙女的几率为(  )
A.$\frac{1}{2}$B.$\frac{1}{4}$C.$\frac{1}{8}$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一中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具有完全显性关系的等位基因

A.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

B.分别存在于两个染色体上

C.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上

D.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南安侨光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的营养级高

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

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E的组成元素是CHO;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物质E主要是指糖原.
(2)脂质除了F,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类.
(3)图中C的结构通式为,G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C的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现有一免疫球蛋白,它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4个.
(4)人体肝细胞中H是指DNA,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清液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清液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清液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清液S4.现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的字母符号,如S1~S4,P1~P4,见图).
(1)含DNA最多的部分是P1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S1、P2 部分.
(3)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S1、S2、P3部分.
(4)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S1、S2、S3、P4部分.
(5)我们把这种分离细胞组分的方法称为差速离心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请据图分析:

(1)如果x代表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光反应阶段,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色素的数量.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的是a.
(2)如果x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3)如果x代表CO2的含量,CO2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直接影响三碳化合物(或C3)的产生,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温度适宜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五碳化合物的含量.
(4)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若图2为植物在温度为15℃(实线)和25℃(虚线)时光照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该植物在25℃、10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80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叶肉细胞和肌肉细胞内都具有,而蓝藻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
A.线粒体和中心体B.染色体和核糖体
C.内质网和叶绿体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许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宿主正常的防御机构破坏.请就下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A.R型(无荚膜无毒菌)→小鼠→健康
B.S型(有荚膜有毒菌)→小鼠→败血症(死亡)
C.高温杀死S型菌→小鼠→健康
D.活R型菌+高温杀死S型菌→小鼠→败血症(死亡)
(1)从D组实验中的小鼠体内可以分离出R型和S型型菌.
(2)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细菌由R型转化为S型的活性(物质).
(3)1944年艾弗里等科学家从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养,结果发现: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不死亡.
②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所谓的“转化”是指从S细菌中提取转化因素处理R细菌,使R细菌获得S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这里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