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一家族某种遗传病(基因为H、h)的系谱图,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系谱中致病基因属于显性,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B. 此系谱中致病基因属于隐性,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 Ⅱ2和Ⅱ3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D. Ⅱ3的基因型可能是XHXh或Hh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省高三最后一卷理科综合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B.去除顶芽前后侧芽的生长状态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C.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对同一器官产生相同的效果
D.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生长,抑制根生长是两重性的体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东阳市高二下学业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东阳市高二下学业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某些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相同的mRNA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细胞中
C.RNA聚合酶可以与DNA结合并催化转录过程
D.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tRNA与之对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Ⅰ.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2n=16)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卡诺氏液处理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5%盐酸溶液和95%酒精溶液中5~8min。
④步骤D_______。
⑤用苯酚品红染液进行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 清水培养时间/h | ||||
质量分数/% | 时间/h | 0 | 12 | 24 | 36 |
0.01 | 24 | 10.71 | 13.68 | 14.19 | 14.46 |
36 | 9.94 | 11.99 | 13.59 | 13.62 | |
48 | 7.98 | 10.06 | 12.22 | 11.97 | |
0.1 | 24 | 7.74 | 9.09 | 11.07 | 10.86 |
36 | 6.12 | 7.87 | 9.98 | 9.81 | |
48 | 5.97 | 6.68 | 7.98 | 8.56 | |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根尖浸泡在15%盐酸溶液和95%酒精溶液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D”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可知,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Ⅱ.水稻性状中,抗瘟病(A)对易染瘟病(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现用高秆抗病品种与矮秆易染病品种来培育可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新品种,①~⑥表示培育过程中可采用的手段和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中所示育种手段中,不能实现育种目标的是[ ] (在括号内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写文字)。
(2)能获得育种需要的表现型植株,但性状不能稳定遗传的是[ ] (在括号内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写文字),此育种方式最大的缺陷是 。
(3)①→②育种方式是 ,其依据的原理是 。
(4)④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我所有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 |
B. | 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 |
C. | 我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爸爸,一半来自于妈妈 | |
D. | 我和我弟弟的父母相同,我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基因大约在第10代产生,随后A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逐渐被淘汰 | |
B. | 环境变黑有利于深体色个体生存,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新物种即将产生 | |
C. |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 |
D. | 若第24代时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则下一代种群中a基因频率小于8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小鼠;杂交方法: 。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 C 被T 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 或 UGA 或 UAG)的序列,导致某蛋白质类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这种突变 (1分)(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 。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AaBb(A、B 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 表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 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