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 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 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 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蓝藻和黑藻都是藻类,下列有关他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两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膜
C.蓝藻是原核生物,而黑藻是真核生物
D.两者都具有核糖体且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虎林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①〜⑤这五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目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细胞壁 | 无 | 无 | 有 | 有 | 无 |
所含核酸种类 | DNA | DNA或RNA | DNA和RNA | DNA和RNA | DNA和RNA |
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否 | 否 | 是 | 否 | 是 |
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⑤和① C.④和② D.④和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虎林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细胞中与水绵细胞结构最相近的是
A.小球藻细胞 B.念珠藻细胞
C.酵母菌细胞 D.菠菜根尖分生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甘肃省高三上学期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 红粒管 | 白粒管 | 对照管 | |
① | 加样 | 0.5 mL提取液 | 0.5 mL提取液 | C |
② | 加缓冲液/mL | 1 | 1 | 1 |
③ | 加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④ |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 |||
显色结果 | +++ | + |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2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若Ⅰ 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 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处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高一上月考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在结构式中,方框①表示的是 ,该物质中有 个①所示的基团。
(2)方框②表示的是 ,它是由 而形成的。
(3)该物质是由 个共 种氨基酸缩合而成的,所以叫 。
(4)该物质若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氨基酸时,需要消耗 个水分子。
(5)若另一种该类有机物与该物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目完全相同,但二者的功能却有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 不同而导致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高一上月考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50个含氮碱基,60个磷酸和80个脱氧核糖,在适宜条件下,最多能合成多少个分子的脱氧核苷酸
A. 60个 B. 80个 C. 190个 D. 5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高一上月考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物中,均为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蓝藻、炭疽杆菌和支原体
B.葡萄球菌、酵母菌和放线菌
C.黑藻、衣藻和变形虫
D.流感病毒、天花病毒和蓝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内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依次是( )
A. 蛋白质、水 B. 蛋白质、无机盐
C. 核酸、水 D. 脂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