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分析 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原始生殖细胞(2N)$\stackrel{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初级性母细胞(2N)$\stackrel{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性母细胞(N)$\stackrel{减数第二次分裂}{→}$生殖细胞(N).

解答 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再选出正确的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N、P.
(2)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a角度分析,其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除此之外,原因还包括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
(3)若B为动物多糖,根据存在部位不同,又可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4)C、D、E分别代表的生物大分子是核酸、DNA、RNA;D在化学组成上与E的不同是含有脱氧核糖、胸腺嘧啶,不含有核糖、尿嘧啶.
(5)从组成元素分析,脂肪与生物大分子B(填字母)的组成元素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0株为高茎,第11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  )
A.0B.25%C.75%D.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A.DNA自我复制B.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C.是否出现星射线D.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四分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B.四分体中含有四条染色体
C.四分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杂交实验中,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若进行自交实验,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实验中,须在开花前除去父本的雄蕊
D.完成人工授粉后,应给豌豆花套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管牛”技术的操作流程是abfg(填字母).
(2)胚胎性别鉴定取①(填?①、②、?或?③)细胞做DNA分析,胚胎干细胞可从③填(?①、②?或③?)获取.
(3)f操作的名称是胚胎移植,受体子宫内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其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4)图中用到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经受精后可得到早期胚胎.用某染料鉴定胚胎细胞是否为活细胞时,发现活胚胎细胞不能被染色,其原因是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5)过程h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为了能确定目的基因已经导入到受精卵,相应的载体需要有标记基因以便于进行筛选检测.
(6)若要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新个体,可对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处理,再植入到受体内.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动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32条,经过减数分裂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A.8条B.16条C.32条D.64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为蛋白质工程操作的基本思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蛋白质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是图中编号①所示过程,其原因是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空间结构复杂,较难预测.
(2)实现③过程的依据有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mRNA与DNA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③得到的基因编码区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有多种(答“一种”或“多种”),这是因为一种氨基酸可由多种密码子决定.这属于哪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人工合成.
(3)若相关蛋白质的核酸片段是从细胞质中获取的,则④过程表示反转录法.经过④过程得到目的基因,所采取的手段与基因突变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④过程是定向改变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