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细胞结构中,可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A.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B.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C.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省肥城市高三上学期升级统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次生演替
B.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海洋生态系统无机环境条件相对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
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庄河市高二上学期开学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①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②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
③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
④该人肝细胞的DNA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庄河市高二上学期开学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B可表示染色体复制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庄河市高二上学期开学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L的蔗糖溶液中,下图4—B—5中能正确表示细胞液含水量变化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庄河市高二上学期开学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开学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所示均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光合效率受光照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丙代表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在a点时,气体进出叶绿体的状况是______。
(2)图甲中在c点时,结构M内ATP与ADP的流向是______。
(3)图乙中d点与e点相比,e点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4)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能否生长?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开学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人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温度越高,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上9.11周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的增殖
B.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量越来越多
C.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D.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