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酶通过为反应物提供能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
B. | 某种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推断其组成成分中含有核糖 | |
C. | 高温和低温使酶活性下降的机理是相同的 | |
D. | 产生酶的过程中一定有水和ATP的生成 |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 解: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酶不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A错误;
B、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某种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可推断该酶的本质是RNA,RNA含有核糖,B正确;
C、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使酶的活性下降甚至失活,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温度升高后酶的活性会恢复,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C错误;
D、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或RNA产生的过程(分别为氨基酸脱水缩合、核糖核苷酸的聚合反应)中均有水的生成,而蛋白质或RNA产生的过程中均有ATP的消耗(ADP的生成),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酶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明确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和CO2初始浓度必须一致 | |
B. | 可用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绿体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 | |
C. | 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 | |
D. | 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元素 | C | H | O | N | P | Ca | S |
植物 | 43.57 | 6.24 | 44.43 | 1.46 | 0.20 | 0.23 | 0.17 |
动物 | 55.99 | 7.46 | 14.62 | 9.33 | 3.11 | 4.67 | 0.78 |
A. | 碳元素的含量能说明有机物是动植物体内干物质质的主要成分 | |
B. | 由表可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 | |
C. | 测定该动物的某种小分子含C、H、O、N、S,此小分子不可能是氨基酸 | |
D. | 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H、O的含量说明植物体内含水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为使毛霉菌丝生长旺盛,需向腐乳坯表面勤喷水 | |
B. | 粽叶可以为腐乳制作提供菌种 | |
C. | 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 |
D. | 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d可发生于线粒体中 | |
B. | 若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号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递 | |
C. | 若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能量转换,则c可代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
D. | 若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c不可能表示抗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的中心体能进行复制 | |
B. | 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也能形成囊泡来运输蛋白质 | |
C. | 人体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 | |
D. | 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培养基 | 蛋白胨 | 牛肉膏 | 氯苯 | 氯化钠 | 硝酸铵 | 无机盐 (无碳) | 蒸馏水 |
Ⅰ号 | 10g | 5g | 5mg | 5g | - | - | 1L |
Ⅱ号 | - | - | 50mg | 5g | 3g | 适量 | 1L |
Ⅲ号 | - | - | 20~80mg | 5g | 3g | 适量 | 1L |
A. | 高压蒸汽灭菌锅加盖时应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紧螺栓 | |
B. | 配制Ⅰ号、Ⅱ号和Ⅲ号培养基时,都应添加不同比例的琼脂 | |
C. | 从用途上看,Ⅰ号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Ⅱ号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 |
D. | 利用Ⅱ号培养基纯化SP1菌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脂肪检测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两实验中酒精的作用相同 | |
B. | 质壁分离实验中,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原生质层逐渐收缩变小 | |
C. |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菌和R型活菌 | |
D. |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可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