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所特有的特征
B.年龄结构和性比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决定因素
C.狼蛛在森林底层和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的分布为随机分布
D.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分析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可用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密度变化.

解答 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所特有的特征,A正确;
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B错误;
C、狼蛛在森林底层和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的分布为随机分布,C正确;
D、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中肯定含有N元素
B.①过程为脱水缩合反应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相互结合在一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 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Ⅱ-2的基因型为AaXbY.
(3)伴性遗传是指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其原因是K+外流
B.兴奋时,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将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短期记忆与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123个水分子形成,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图1所示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52.
(2)图2中有3种R基,肽键为②④⑥(填序号);该肽链至少有3个游离的羧基.
(3)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①的氨基酸有m-10个.
(4)现有8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798个肽键和12个氨基,至少含有的O的个数是8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是(  )
(1)DNA位于染色体上
(2)染色体就是DNA
(3)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4)染色体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5)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或两个DNA分子.
A.(1)(3)(5)B.(1)(2)(3)C.(2)(3)(4)D.(3)(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结构被破坏之后不能在进行相应的生命活动
B.多细胞生物是由多种细胞相互联系,协调统一构成的有机体
C.艾滋病病毒HIV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是生物
D.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离不开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
(1)请举例写出一种分泌蛋白:抗体、消化酶、部分激素.
(2)图中的③、⑤分别是高尔基体、内质网.
(3)请写出图中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合成、加工直至运输到细胞外的途径:④→⑤→②→③→②→①→⑥(用箭头和图中数字表示).
(4)图中②是囊泡,在细胞内被形象地称为深海中的潜艇.
(5)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⑦]线粒体提供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处理后,加入酵母菌,在遵循实验各原则的情况下,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见下表(单位:×106个/mL)。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获取表中的统计数据时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光学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关变量

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有关

D.酵母菌最适合生活在15℃环境中,该温度下酵母菌存活的时间最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