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07重庆卷)31、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22.1

23.3

52.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备选材料与用具:

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             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                                                                         

 

答案:(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

(2)不含淀粉酶

(3)实验原理: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

(4)唾液淀粉酶    氧化分解为CO2、H2O及释放能量;合成糖元(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解析:本题是有关代谢的实验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增高,还原性糖的含量先增后减,而酶的作用具有这个特点,故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2)甘薯出现还原性糖是因为淀粉酶催化水解的结果,那么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则是因为不具有淀粉酶;(3)由于题中(2)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为没有淀粉酶,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确认是否真的无淀粉酶。淀粉为非还原性糖,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其溶液颜色即可判断是否具有还原糖,从而推断是否具有淀粉酶。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第一步中已经有一个变量――甘薯提取液和马铃薯提取液,其中都已经去除了还原糖和淀粉,因此判断是否有淀粉酶就要给底物淀粉,再加还原糖的检测试剂――斐林试剂,斐林试剂需要的条件是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由于本实验是验证实验,因此实验结果应该与预想的相同,即甘薯有淀粉酶而马铃薯无淀粉酶,故A有还原糖出现砖红素沉淀,B无还原糖,显现斐林试剂的颜色(蓝色)。(4)吃马铃薯的时候,由于唾液中具有唾液淀粉酶,能将马铃薯中的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故吃起来略带甜味;葡萄糖吸收进入细胞后的代谢变化主要有三种:①氧化分解为CO2、H2O及释放能量;②合成糖元;③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