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请你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在实验中,如果混合培养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是,请简述理由: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先用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即可以得到大量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使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
3、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测得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1)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2)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这样上清液就具有了少量放射性.

解答 解:(1)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因此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
(2)a.将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的时间如果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则这部分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导致细胞误差.
(3)先用32P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即可以得到大量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
故答案为:
(1)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2)a、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是 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先用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即可以得到大量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合理解释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正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同学对细胞内的葡萄糖、脂肪、ATP进行了如下总结,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葡萄糖是生命的燃料
B.ATP分子中含有的化学能比葡萄糖的多
C.脂肪的氧化分解能生成ATP,脂肪的合成需消耗ATP
D.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细胞内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很迅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的描述是(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用于⑨的形成
C.DNA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图示①~④的反应可发生在细胞生物膜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可发生于口腔上皮细胞B.②可发生于浆细胞
C.③可发生于线粒体内膜D.④可发生于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化合物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几个(  )
A.1个B.2个C.3个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起不到麻醉作用,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可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的突触后膜A侧呈正电位B侧呈负电位
B.若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Ⅰ出细胞,则通道蛋白Ⅰ为K+通道
C.辣椒素的作用机理是与通道蛋白Ⅱ结合,进而改变通道蛋白Ⅱ的形态结构
D.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Ⅲ,导致Na+无法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氯丙嗪,别名“冬眠灵”,“可乐静”,可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使体温调节失灵,导致人体体温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临床上用物理降温(冰袋、冰浴)配合氯丙嗪使用,可使人体出现镇静,嗜睡的“人工冬眠”状态,常用于低温麻醉.
(1)由题可知,被氯丙嗪干扰了正常活动的器官是下丘脑,该器官控制人体产热可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递质这两类物质来进行.
(2)处于“人工冬眠”中的人体,产热量应明显降低(填“增高”、“降低”),身体出现寒战不利于(填“有利于”、“不利于”)“人工冬眠”的保持.
(3)出汗是正常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的主要散热方式,这一方式的调节属于神经(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若处于40℃的炎热天气中,大量服用过氯丙嗪的人体体温最可能是D.
A、30℃B、35℃C、37℃D、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