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下丘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释放相应的促激素,体内某种激素含量高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称为反馈调节.
2、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3、据图示可知,图中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肾上腺,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为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答 解:(1)长期给鸡饲喂大量的抗生素,经过自然选择作用,病菌的耐药性会逐渐增强,需经常变换抗生素.
(2)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该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地塞米松能抑制吞噬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溶菌酶的释放,从而直接导致非特异性免疫降低.
(3)根据题意可知,图示表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则图中激素b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器官乙表示垂体.在该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生理作用,该过程能够维持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相对稳定.
(4)精神紧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某部位,兴奋传至下丘脑,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此反射过程中的传入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故答案为:
(1)自然选择
(2)非特异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维持激素c浓度相对稳定)
(4)传导(特异性)受体
点评 本题考查了激素分级调节以及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识记并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掌握神经调节的过程以及兴奋传导的方向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 |
B. |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下降 | |
C. | 与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髙 | |
D. | 人体某部位组织液短时间内增多过快的原因一定是淋巴管堵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的过程都是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
B. | 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都对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 |
C. | 部分高度分化的细胞依然具有细胞分裂能力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 |
D. | 癌变细胞的基因没有变化,只是RNA种类和数量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
B. | 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子代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亲代链 | |
C. | 豌豆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但DNA是豌豆的遗传物质 | |
D. | 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斑块1 | 斑块2 | 斑块3 | 斑块4 | |
面积/Km2 | 0.38 | 1.2 | 0.2 | 1.25 |
栗斑腹鹀 | 10 | 6 | 2 | 3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科学家分离出致使水稻植株患苗病的物质,该物质是细胞分裂素 | |
B. | 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具有向光性,该现象是由赤霉素分布不均所致 | |
C. | 史料记载用小便浸黄泥封树枝则生根,现已从人尿中分离出IAA | |
D. | 史料记载木瓜释放的“气”可去除未熟红柿涩味,现推测其为脱落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给丙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 |
B. | 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引起的 | |
C. | 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 | |
D. | 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两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两者明显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