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据报道,由于部分养鸡场每天给鸡饲喂大量的抗生素,导致养殖后期就有越来越多的鸡死亡.于是为了缩短养殖周期,还要给鸡大量喂食地塞米松,这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引起动物体重增加、肥胖等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于甲状腺激素,如图显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给鸡饲喂大量的抗生素,经过自然选择作用,病菌的耐药性会逐渐增强,需经常变换抗生素.
(2)地塞米松能抑制吞噬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溶菌酶的释放,从而直接导致非特异性免疫降低.
(3)图中激素b的名称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甲、c→乙对机体具有的重要意义是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维持激素c浓度相对稳定).
(4)精神紧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某部位,兴奋传至甲,引起a的分泌增加.此反射过程中的传入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填“传导”或“传递”)是单向的.a作用于乙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促进b的分泌.

分析 1、下丘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释放相应的促激素,体内某种激素含量高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称为反馈调节.
2、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3、据图示可知,图中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肾上腺,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为肾上腺皮质激素.

解答 解:(1)长期给鸡饲喂大量的抗生素,经过自然选择作用,病菌的耐药性会逐渐增强,需经常变换抗生素.
(2)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该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地塞米松能抑制吞噬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溶菌酶的释放,从而直接导致非特异性免疫降低.
(3)根据题意可知,图示表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则图中激素b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器官乙表示垂体.在该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生理作用,该过程能够维持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相对稳定.
(4)精神紧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某部位,兴奋传至下丘脑,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此反射过程中的传入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故答案为:
(1)自然选择
(2)非特异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维持激素c浓度相对稳定)
(4)传导(特异性)受体

点评 本题考查了激素分级调节以及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识记并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掌握神经调节的过程以及兴奋传导的方向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
(3)当草原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时,优势动物物种的年龄结构类型为稳定性,此时决定某种野兔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增加,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6.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下降
C.与突触间隙中的液体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髙
D.人体某部位组织液短时间内增多过快的原因一定是淋巴管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的过程都是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都对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C.部分高度分化的细胞依然具有细胞分裂能力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D.癌变细胞的基因没有变化,只是RNA种类和数量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D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子代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亲代链
C.豌豆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但DNA是豌豆的遗传物质
D.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栗斑腹鹀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表.分析回答
斑块1斑块2斑块3斑块4
面积/Km20.381.20.21.25
栗斑腹鹀106233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不存在,栗斑腹鹀可以在4个斑块间飞行,进行基因交流.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斑块面积大小对种群密度无显著影响,周边环境对种群密度影响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分离出致使水稻植株患苗病的物质,该物质是细胞分裂素
B.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具有向光性,该现象是由赤霉素分布不均所致
C.史料记载用小便浸黄泥封树枝则生根,现已从人尿中分离出IAA
D.史料记载木瓜释放的“气”可去除未熟红柿涩味,现推测其为脱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库B.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C.核膜是双层膜D.核孔只允许部分物质进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正常人,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给丙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B.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引起的
C.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
D.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两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两者明显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