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
B. Ca、Fe、Zn、Mn、Cu、B是细胞中的微量元素
C. 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也是组成每种化合物的必需元素
D. 不论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的含量最多
【答案】D
【解析】
1、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也含有少量P、S;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2、细胞中水占85%~90,蛋白质占7%~10%。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不论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的含量最多。
脂肪不含N元素,因此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不可以用于合成脂肪,A错误;Ca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但不是组成每种化合物的必需元素,如无机化合物,无碳元素,C元素是组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必需的元素,C错误;不论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的含量最多,D正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
B. 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并对特定的靶器官或细胞发挥作用
C. 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D. 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整体。生物膜系统与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和糖脂等
B. 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C. 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D. 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内质网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抗体酶又称催化性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区赋予酶的特性,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下列有关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酶可以为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B. 该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
C. 探究该酶最适温度时,需将酶与底物先混合,然后置于一系列温度梯度条件下
D. 高温和低温均会使抗体酶失去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以外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无处不在,大多数对我们人类是有利的,少数有害。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它们,才能合理利用它们。
(1)传统发酵技术中,人们利用酵母菌酿制果酒、醋酸菌制醋、毛霉制作腐乳,以及乳酸菌制作泡菜。
① 可以依据是否__________ 将酵母菌、毛霉与以上其他微生物区分开。
② 没有经过严格的灭菌过程,却能够获得传统发酵产品,请说出两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
①现从红色淤泥中筛选出一种生产胡萝卜素的红酵母菌株,纯化并计数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要大量繁殖该菌株应选用 __________培养基(填“液体”或“固体”)。
②若想在此菌株基础上获得多种其他未发现的新性状菌株以供实验需求,应该经过_____处理,该育种方式的不足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基本不变
B. 适宜条件下,初生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
C. 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D.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结构中。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它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树突状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树突状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将可能用于治疗癌症
C. 树突状细胞与浆细胞一样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
D. 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识别病原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转录出的初始RNA,经不同方式的剪切可被加工成翻译不同蛋白质的mRNA。某些剪切过程不需要蛋白质性质的酶参与。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只在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合成,不同的mRNA合成后以不同的速度被降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某些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可由RNA催化完成
B. 一个基因只能参与控制生物体的一种性状
C. mRNA的产生与降解与个体发育阶段有关
D. 初始RNA的剪切、加工在核糖体上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检查下表中的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请分析回答。
序号 | 检测对象 | 中文名称 |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
1 | HBsAg | 表面抗原 |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
2 | HBsAb | 表面抗体 |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
3 | HBeAg | E抗原 |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
4 | HBeAb | E抗体 |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
5 | HBcAb | 核心抗体 | 乙肝病毒“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___________,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____________,二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__________。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处于_______状态,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4)乙肝的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相似,共用剃须刀是否存在传播的可能_______(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