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如图所示为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装置,以及O2浓度与CO2释放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实验初始时,在两装置中充入40% O2和60% N2的混合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O2浓度从40%变为10%的过程中,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两装置中液滴的情况是:装置一液滴左移,装置二液滴不动.
(2)O2浓度降至5%时,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量的3倍.
(3)整个实验过程结束时与实验前相比,可观察到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
(4)若两装置在实验初始时充满N2,则两装置中液滴的情况是:装置一中液滴不动,装置二中液滴右移.

分析 据图分析:装置一烧杯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二,由于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曲线图表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 解:(1)据曲线图分析,瓶中O2浓度从40%变为10%的过程中,有氧呼吸强度不断降低,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一中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所以气压减小,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装置内气压不变,所以液滴不动.
(2)O2浓度降至5%时,两曲线相交与一点,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量的3倍.
(3)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呼吸消耗了部分氧气,即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氧气量,综合两者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4)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了部分二氧化碳,综合两者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故答案为:
(1)有氧   左移   不动
(2)3
(3)左移  右移   
(4)不动  右移

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明确烧杯中NaOH溶液或水的作用,关键是明确实验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的含义,并根据液滴移动与否来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双缩脲试剂的组成:A液为0.1g/mL氢氧化钠,B液为0.01g/mL硫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甲、乙试管构成的实验要探究酵母菌能否进行有氧呼吸,但本装置在设计上存在缺陷,未考虑泵入的空气中含有CO2,这将影响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改进的措施是在空气泵和乙试管之间加上一个滤过CO2的装置.
(2)丙、丁试管构成的实验要探究酵母菌能否进行无氧呼吸,丙试管中加入石蜡油的目的是排除试管上部空气中O2对实验的影响.
(3)请根据以上实验装置,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若甲、丁试管中溶液均变浑浊,则说明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若甲试管变浑浊而丁试管不变浑浊,则说明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若甲试管不变浑浊而丁试管变浑浊,则说明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时期和减半的原因分别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的出现
B.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复制一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以色列籍女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发现两个核糖体亚基的结构,该项研究被顶级科学杂志排名为当年最重要的科学进展,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一种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
B.核糖体是脂质、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C.核糖体是原核细胞、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
D.真核细胞中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致残性强.研究表明,该病的病理改变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密切相关,而一种人鼠嵌合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治疗RA.图为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或杂交瘤)、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图中的抗原A是肿瘤坏死因子-α(或TNF-α),HAT培养基的作用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杂种细胞).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医疗上,把单克隆抗体与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抗体的定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病变细胞并将其杀死.
(4)克隆动物是指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方法得到的动物.
(5)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图中A-E表示5种细胞器,①-④表示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的4种有机物(其中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甲-丁表示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③是ATP的分子结构,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A、C.(填字母)
(2)具有物质①的细胞器是C.(填字母)
(3)从图可知,物质③与④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区别是③含磷,不含硫;④含硫,不含磷.
(4)丙反应和丁反应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丙过程中产生的[H]作用是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5)与乙反应有关的细胞器是B(填字母),在该细胞器中进行乙反应的作用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进行纤维素的合成,形成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是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请在图中横线上分别写出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C的元素组成(除C、H、O外)N、P、N.
(2)B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含氮碱基.
(3)④反应过程为脱水缩合,发生的场所为核糖体.若c的平均分子量为v,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量为N的C,则C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frac{N-vm}{v-18}$.
(4)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直接原因是图中[D]蛋白质(填字母和名称)结构的多样性.从单体的角度分析,造成其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由于氨基酸(或单体c)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