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下面关于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磷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
B.磷脂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梳水的
C.双层磷脂分子是“头部”在外侧,“尾部”在内侧
D.双层磷脂分子是“头部”在内侧,“尾部”在外侧

分析 细胞膜的成分及其含量和作用

成分所占比例在细胞膜构成中作用
脂质约50%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约4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
糖类约2%~10%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解答 解:A、磷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A正确;
B、磷脂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B正确;
C、双层磷脂分子是“头部”在外侧,“尾部”在内侧,C正确;
D、双层磷脂分子是“头部”在外侧,“尾部”在内侧,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的成分以及磷脂分子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磷脂分子的组成和特点,并且根据特点判断它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情况,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哪种膜与其他几种膜不同,能通过某些大分子物质(  )
A.核膜B.细胞膜C.叶绿体膜D.线粒体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基因突变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B.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是不能传递给后代的
C.人体某些体细胞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D.突变就是指基因突变,它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肉毒梭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3)由图可知,该片段由5种氨基酸组成,该片段在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2.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它们的位置分别在两条链的两端.
(5)肉毒类毒素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反应颜色为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碳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和碳链的长短是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基础
D.淀粉、糖原、纤维素以及果糖、乳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淀粉酶不适合做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是由于在碱性条件下,碘与淀粉的反应不能进行.过氧化氢酶不适合做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是由于温度能影响过氧化氢反应的速度.
(2)用淀粉酶和淀粉做实验时,可利用加碘液后看到溶液是否变蓝来判断淀粉是否分解,从而了解释淀粉酶好活性.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时,可根据产生气体的产生速度和产生量来判断酶的活性.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或PH,因变量是淀粉的分解量或气泡的产生量,温度的控制方法是水浴加热,PH的控制方法是滴加氢氧化钠或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一些特殊药品的技术,因成本低、污染小,深受科研单位和制  药公司的重视.我国科学家培育出可产生乳铁蛋白的转基因山羊,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培育可产生乳铁蛋白的转基因山羊时,首先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该技术常用的动物受体细胞是受精卵.
(2)为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将含有产乳铁蛋白基因的受体细胞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如图中最左侧的结构,图中结构A、C分别是透明带、内细胞团.图中①、②过程分别指的是做DNA分析性别鉴定、胚胎移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下)入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春•珠海期末)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l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

(1)图1中的B组细胞位于图3中的甲~乙段,细胞在分子水平上将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图l中C组的细胞不都(填”都”或”不都”或”都不”)位于图3的乙~丙段,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3乙~丙段的某一时期;与此同时还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图2中,E组细胞可以表示精原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填细胞名称).
(4)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1的细胞群,则A (填A或B或C)细胞增多.可用甲基绿和双缩脲试剂对染色体的成分进行鉴定.
(5)该动物一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图4为该生物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请写出减Ⅰ后期两极的基因组成AA和aaBB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