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隐性基因(a)可导致人患一种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儿童10岁前全部死亡,而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都表现正常。在一个隔离的群体的第一代中,基因a在成人中的频率为0.01,如果没有新的突变发生,在第二代的成人中基因a的频率、以及第二代的新生儿中杂合体Aa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下降D.下降、上升

C

解析试题分析:如果没有新的基因突变因为a的基因频率是不利的基因会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肯定会下降,Aa的基因型频率也会下降,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用l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并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据图所作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B.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间期所持续的时间是分裂期时间的3倍
C.在0~2h、19.3~21.3h、38.6~40.6h这三个时间段,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
D.在19.3~21.3h这一时间段,根尖细胞内可发生DNA复制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C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抗体,抗原 B.抗体,淋巴因子
C.淋巴因子,抗原 D.淋巴因子,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阻碍基因交流,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B.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C.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最有意义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被外毒素消灭
B.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内表达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尽相同
C.荨麻疹、湿疹等病症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D.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病菌要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接种乙肝疫苗早已纳入了全国免费预防接种的范围,接种时,需在一定时期内三次间隔注射同种疫苗,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首次注射疫苗时,参与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和记忆细胞
B.多次注射疫苗有助于提高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C.病原体易发生变异,会使抗体失效,所以要多次注射疫苗
D.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体,可以清除体内的各种肝炎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荠菜果实有两种性状:三角形和卵圆形,分别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
A.3 /15           B.7/15           C.3/16              D.7/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植物将大气的CO2转化成为含碳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最后又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