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扩散的速率通常要比易化扩散的速率大
B.小分子物质不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蛋白结合时,使通道蛋白形变
D.胞吐过程不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分析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  例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2、胞吞和胞吐过程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如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就是胞吐.

解答 解:A、易化扩散有载体蛋白的协助,其扩散速率比自由扩散的速率大,A错误;
B、某些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如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B错误;
C、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蛋白,其本质为通道蛋白,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时,通道蛋白形变,C正确;
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识记胞吞和胞吐的实例及意义;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质粒上的目的基因必须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上才能不被分解
B.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合成的目的基因与原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
C.没有与目的基因重组的质粒也可以进入受体细胞
D.质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有利于质粒与外源基因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SRY基因为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可用SRY-PCR法鉴定胚胎性别,其基本程序如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提取滋养层细胞的DNA作为复制模板
B.新合成的DNA都含模板DNA的两条链
C.新合成DNA都含有胚胎细胞全部的遗传信息
D.SRY探针能与雄性胚胎样品中DNA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Ⅰ型糖尿病可能由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它使胰岛B细胞表面含有异常的HLA-D抗原,引起T淋巴细胞被激活,最终攻击并破坏胰岛B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属于被动免疫B.Ⅰ型糖尿病由基因突变引起
C.上述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Ⅰ型糖尿病属于过敏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我国目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大多为基因工程疫苗,其有效成分是乙肝表面抗原蛋白,如图是将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转移到烟草细胞内生产乙肝疫苗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了使目的基因正常表达,其首端必须有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若限制酶切出了平末端,要选择T4DNA连接酶 (进行连接.
(2)目的基因通过过程②进入农杆菌细胞内,并在农杆菌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3)将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导入烟草细胞的方法称为农杆菌转化法.
(4)将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后,需要进行基因的检测与鉴定:首先检测烟草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其次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基因是否转录处相应的mRNA;最后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基因是否翻译出乙肝抗原蛋白,检测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微山湖中直接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3)有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注入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促性腺激素.
(4)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240 kg.
(5)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在自然界已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恶英.目前已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较理想藻类是绿藻,理由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植食性比例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记录.请回答:
分组
实验操作
甲组乙组丙组
①向试管中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②向试管中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
③控制温度0℃37℃60℃
④将唾液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振荡后分别保温5min
⑤向试管中滴加碘液1滴1滴1滴
⑥观察实验现象变蓝不变蓝变蓝
(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该同学在此实验操作过程中至少需要6支试管.
(2)若实验结束后,将甲组的温度调节到37℃,保温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实验现象是蓝色褪去,原因是酶在低温时活性低,在适宜温度下活性升高(或低温抑制酶的活性;或由0℃-37℃,酶的活性升高).
(3)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思路是在37℃左右设置一定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其他条件不变.
(4)若将实验中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不科学,为什么?高温会促进H2O2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引起人类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到细胞质中,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B.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中会引起人体EBHF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RNA聚合酶、引物、脱氧核苷酸和ATP
D.可用灭活病毒的RNA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单抗诊断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莆田模拟)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