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 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 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 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
C.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地震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免疫过程.
(2)图中c是细胞,②表示 , 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 .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填字母).
(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用数字表示),其特点是 , 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5)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细胞(序号),该细胞成熟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肉毒类毒素是由两条肽链盘曲折叠而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类毒素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等.如图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 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
(2)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种氨基酸组成,有个肽键,肽键的结构简式是;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分子水.
(3)如果形成肉毒类毒素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该片段的分子质量是 .
(4)肉毒类毒素可用试剂鉴定,该试剂使用方法过程中(需要/不需要)加热,预测最终反应颜色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与功能基团相关
B. 氨基酸之间结合生成的水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C. 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绝大数酶是蛋白质
D. 低温和高温都可能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值,图丙表示该动物某细胞分裂时处于不同阶段的遗传物质或其载体的数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与图甲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中不可能含有两个b基因
B. 图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3对同源染色体
C. 图乙的CD段对应图丙的Ⅱ和Ⅲ
D. 图丙中Ⅲ处的细胞能够发生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依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 , C是 .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B、C物质的阶段是在叶绿体的进行的;
(2)图中F是 , 它是由CO2和结合后而形成,从而使CO2能够直接参与化学反应.此阶段是在叶绿体的中进行的.
(3)H阶段为I阶段的进行提供了和 , I阶段产生的和为H阶段合成提供原料
(4)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量转移的主要途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人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必须相等才与实际情况相符
C.乙同学的实验不能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4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 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