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水稻香味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
B. | 有香味基因为隐性基因 | |
C. | F2中无香味植株全部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5:1 | |
D. | F2代无香味的190株植株中杂合子有128株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水稻有香味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亲代有香味的“粤丰B”和无香味“320B”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全部无香味,说明无香味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据此答题.
解答 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水稻有香味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是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亲代有香味的“粤丰B”和无香味“320B”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全部无香味,说明无香味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所以有香味基因为隐性基因,B正确;
C、F2中无香味($\frac{1}{3}$AA、$\frac{2}{3}$Aa)植株全部自交,后代有香味占$\frac{2}{3}$×$\frac{1}{4}$=$\frac{1}{6}$,所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5:1,C正确;
D、只有杂合子自交才会产生性状分离,全部自交后代为无香味的是62株,所以杂合子为190-62=128株,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B.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C. 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D. 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剪秋罗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一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现将杂合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 )
A.宽叶雄株 :宽叶雌株 :窄叶雄株 :窄叶雌株 = 1:1:0:0
B.宽叶雄株 :宽叶雌株 :窄叶雄株 :窄叶雌株 = 1:0:0:1
C.宽叶雄株 :宽叶雌株 :窄叶雄株 :窄叶雌株 = l:0:1:0
D.宽叶雄株 :宽叶雌株 :窄叶雄株 :窄叶雌株 = l: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 |
B. | 衰老和癌变细胞的结构都发生改变 | |
C. | 凋亡细胞中不会发生DNA的复制 | |
D. | 不同物种的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定有35S,其中有1个含有32P | B. | 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 | ||
C. | 一定有32P,其中有1个含有35S | D. | 一定有32P,其中有2个含有35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组成核酸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 B. |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单体 | ||
C. |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 D. | 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水稻产生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遗传给它的子代 | |
B. | 该突变基因可能在其他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作用 | |
C. | 水稻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于生物来说大多数有利 | |
D. | 该突变基因所表达出的蛋白质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4}$ | B. | $\frac{1}{8}$ | C. | $\frac{1}{7}$ | D. | $\frac{1}{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蚊子叮咬、与患者共同进餐是传播HIV的重要途径 | |
B. | HIV的遗传物质是DNA,能整合到人体细胞核DNA中 | |
C. | HIV能攻击人体的B细胞,是因为B细胞表面有CD4蛋白 | |
D. | 红细胞内不能合成蛋白质,导致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