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Ⅰ.细菌常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如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细菌。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为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清晰区域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如图中清晰区域越大说明 ____________。
Ⅱ.另一同学将第一步筛选得到的甲、乙、丙三种细菌分别接种到A、B、C三种培养液中,经培养后分别测得它们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培养液成分 | 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分钟) | ||
甲 | 乙 | 丙 | |
A.葡萄糖、NaCl、PO、MgSO4 | 43 | 100 | - |
B.葡萄糖、NaCl、PO、MgSO4、8种氨基酸 | 28 | 40 | - |
C.葡萄糖、NaCl、PO、MgSO4、19种氨基酸 | 25 | 25 | 80 |
注:“-”表示细菌没有生长。
(2)在A培养基中增殖较快的细菌是____________。丙细菌可以在C培养液中繁殖却无法在B培养液中繁殖,原因是 ___________。
(3)由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复杂,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培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是 ________(多选题)。
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 E.水
Ⅲ.下面是有关某细菌G的四项实验:
实验1:将G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结果出现菌落。
实验2: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G,产生突变种g1。将g1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后,不出现菌落;但在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甲后,就出现菌落。
实验3:用另一剂量的紫外线处理G,得突变种g2,将g2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后,也不出现菌落;但在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乙后,就出现菌落。
实验4:将g1和g2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数日后出现菌落。
(4)细菌g1和g2分别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均不能生长。其原因是用紫外线处理导致细菌G发生了 ________,从而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或乙的酶。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畸变 D.不可遗传变异
(5)实验1至3表明,物质甲和乙均是细菌G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实验2和3中,它们是作为 ________加入一般培养基的。
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无机盐
(6)实验4中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油 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 甲 B培养液中缺乏丙细菌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 B、D、E A C 细菌g1能够合成营养物质乙,细菌g2能够合成营养物质甲,因此一起培养可以互相支持保证必需的营养要素
【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细菌”,则应利用选择培养基,以原油为唯一碳源,比较单菌落周围清晰区域的大小,清晰区域越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强。丙植株不能在A、B不能生长繁殖,说明A、B培养基上缺少其生长所需的物质。
(1)该实验目的是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细菌,说明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应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分解能力越强,则在培养基上形成的清晰区域越大。(2)由表格可知,在A培养基中能生长的细菌是甲和乙,甲繁殖一代需要的时间短,所以增殖较快,比较C培养基的成分可知,C培养基的氨基酸的种类比B培养基多,所以丙细菌可以在C培养液中繁殖却无法在B培养液中繁殖,原因可能是B培养液中缺乏丙细菌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3)光合作用是指利用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所以培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中不需要添加碳源、生长因子和水。(4)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只能发生基因突变,突变后的g1不能合成甲物质,突变后的g2不能合成乙物质,所以细菌g1和g2分别接种于一般培养基,均不能生长,其原因是用紫外线处理导致细菌G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或乙的酶。(5)实验1至3表明,物质甲和乙均是细菌G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实验2和3中,它们是作为生长因子加入一般培养基的。(6)实验4中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细菌g1能够合成营养物质乙,g2能够合成营养物质甲,因此一起培养可以互相支持保证必须的营养要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①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细胞②中可能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该动物为雌性,③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能为极体
D.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细胞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是生物体的内环境
C.乙、丙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甲内CO2浓度最高
D.维持丙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直接注射抗体或注射疫苗都可以使人体获得免疫.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注射的是抗体
B.当破伤风芽胞杆菌第一次侵入人体时,进行免疫预防的有效途径是途径①
C.正常情况下,途径②曲线在7天后逐渐下降,主要是记忆细胞的数目减少造成的
D.破伤风芽胞杆菌再次侵入人体时,与图相比,人体内抗体出现峰值的时间比途径②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曲线a和b的变化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可分别代表夏季晴天正午时分棉花叶肉细胞中ADP和[H]含量的变化
B.a和b可分别代表浸水萌发的种子在第一片真叶长出的鲜重和干重的变化
C.a和b可分别代表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D.a和b可分别代表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提出了三种假说如图甲(弥散复制:亲代双链被切成双链片段,而这些片段又可以作为新合成双链片段的模板,新、老双链片段又以某种方式聚集成“杂种链”);图乙是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处理来探究DNA复制方式的过程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乙结果说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 若将图乙b组中的DNA两条链解旋后离心,仍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C. 图乙c组结果可否定弥散复制假说
D. 图乙bc组结果均可否定全保留复制假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
C.图丙中两圆圈内所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D.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参与的都是合成反应,都有水的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哺乳动物产生的凝乳酶是一种重要的商用酶。图1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快速生产凝乳酶的过程;图2 是图1中过程⑤合成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断,HindⅢ、 EcoRI、BamHI分别为三种限制性内切酶,下图2中箭头所指为三种限制酶的切点;图3表示某种大肠杆菌的质粒中含有β半乳糖苷酶α片段序列,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则含有β半乳糖酶ω片段序列,由于天然大肠杆菌同时具备这两种片段序列,可以使培养基中含有Xgal底物转变成蓝色产物,当缺少任意一个α或ω片段序列,Xgal底物不能转变成蓝色产物。图4是大肠杆菌中的质粒放大图。
(1)图1中所示通过①②③过程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在该哺乳动物的唾液腺细胞中获得相关的mRNA,为什么?______________。
(3)将经转基因技术处理过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再将大肠杆菌接种到含有Xgal底物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出现较多的蓝色菌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应选用的限制性内切酶是____________,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5)图中的引物是RNA分子片段,由过程②设计该引物的原理依据是________。
(6)过程⑩的基本环节如下图:
酶蛋白沉淀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提纯酶的方法常用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A(a)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有关。如图甲表示狗毛色的遗传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为________。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为F1白毛狗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该图像来自于雌狗,依据是_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细胞②该次分裂结束后能产生______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3)若现有一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h使雌配子致死,其等位基因H纯合使A基因失效,那么该群体中的雌性表现型有_________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