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如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②中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D.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已知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解答 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分裂过程,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A错误;
B、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②初级精母细胞,所以②中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中着丝点分裂,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②初级精母细胞,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C正确;
D、②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③中无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2a,根据题干信息“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2n,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过程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题干信息“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再进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在一起,其原因可能是(  )
A.表面的糖蛋白不同B.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的成分不同
C.两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不同D.两种细胞膜的功能特点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甲示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a、b、c、e和f共同组成反射弧.
(2)乙图是甲图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突触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4)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H1N1流感几乎横行全球,我国也未能幸免,且在10、11月出现了两个高峰期.卫生部采取紧急措施,通过宣传预防、免费发放疫苗等措施,控制了疫情.如图是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图中数字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生理过程,X表示物质.

(1)H1N1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有4种.
(2)H1N1病毒的增殖过程中核酸间的碱基配对类型包括A和U、G和C.
(3)图中免疫细胞②还可以分泌淋巴因子(细胞因子)从而促进③的增殖分化,免疫细胞⑤的可由T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免疫细胞⑤的功能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4)图中X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合成X的场所是核糖体.
(5)胸腺素能诱导淋巴干细胞生成具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下列哪一类病人不适合用胸腺素?A
A、器官移植病人    B、SARS病人    C、AIDS病人     D、结核病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当猫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进行染色.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若在体细胞观察到巴氏小体,则可判断该猫为雌性.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2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转录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
(3)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AY的猫毛皮颜色为橙色.基因型为XAXaY的猫毛皮颜色为橙、黑相间,性别为雄性.若该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产生该猫是由于其父方 (填“父方”或“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实验:
实验1:探究某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尿液中有葡萄糖);
实验2:证明血浆中存在葡萄糖.
现提供: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机、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实验均需要增加的一种试剂是斐林试剂,实验原理葡萄糖是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2比实验1复杂,其原因是血浆比尿液颜色深,颜色干扰大.
(3)实验1预测:若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某人不患有糖尿病;若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出现该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造成或患有糖尿病.
(4)实验2的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步骤1:取5mL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用离心机离心,获得上清液;
步骤2:取上清液,加入斐林试剂,摇匀,水浴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上清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材料用具:三十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液对苹果生长发育影响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方法步骤:
(1)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锌培养液和缺镁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2)将三十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均分为三组,分别栽培在上述三个培养缸中.
(3)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4)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A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②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中的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③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中的没有,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④若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
⑤若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不表现出小叶病,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镁、缺锌都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B.呼吸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
D.能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成都外国语高一下期末考试文科生物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脸颊上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无酒窝的夫妇生出有酒窝小孩的概率是

A.0 B.1/4 C.1/2 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