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果蝇的翻翅与正常翅(A、a表示),星状眼与正常眼(B、b表示)为两对相对性状.为了研究两对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了如下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格所示.
亲本F1
雌性雄性雌雄均表现为
实验一翻翅正常眼翻翅正常眼翻翅正常眼:正常翅正常眼=2:1
实验二正常翅星状眼正常翅星状眼正常翅星状眼:正常翅正常眼=2:1
(1)根据杂交实验判断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性,两组F1均表现为2:1的分离比原因是显性基因纯合致死(AA、BB致死);实验一的F1果蝇自由交配产生的F2,F2果蝇的A基因频率为0.25.
(2)为研究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翻翅正常眼与正常翅星状眼进行杂交得到F1(不考虑交叉互换).再选取F1中的翻翅星状眼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2
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F2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4:2:2:1,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F2全为翻翅星状眼,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研究证实,两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均位于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实验三得到的翻翅星状眼果蝇在科研上叫“平衡致死系”,具有较强的科研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分析 实验一中亲本都为翻翅,后代中雌雄均表现为翻翅:正常翅=2:1,可判断此性状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推知:翻翅为显性、正常翅为隐性.又因为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理论上,子代翻翅:正常翅=3:1,但事实上为2:1,可能原因是AA为致死的.实验二中亲本都为星状眼,后代中雌雄均表现为星状眼:正常眼=2:1,可判断此性状也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推知:星状眼为显性、正常眼为隐性.亲本的基因型都为Bb.理论上,子代星状眼:正常眼=3:1,但事实上为2:1,可能原因是BB为致死的.实验一的F1果蝇的基因型为$\frac{2}{3}$Aa、$\frac{1}{3}$aa,F1果蝇的A基因频率为$\frac{A}{A+a}=\frac{\frac{2}{3}}{\frac{2}{3}+\frac{2}{3}+\frac{2}{3}}=\frac{1}{3}$,a的基因频率为$\frac{2}{3}$.F1果蝇自由交配产生的F2,F2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frac{1}{9}AA、\frac{4}{9}Aa、\frac{4}{9}aa$,其中AA致死,因此后代只有$\frac{1}{2}Aa、\frac{1}{2}aa$.

解答 解:(1)实验一中亲本都为翻翅,后代中雌雄均表现为翻翅:正常翅=2:1,可判断此性状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推知:翻翅为显性、正常翅为隐性.又因为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理论上,子代翻翅:正常翅=3:1,但事实上为2:1,可能原因是AA为致死的.实验二中亲本都为星状眼,后代中雌雄均表现为星状眼:正常眼=2:1,可判断此性状也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推知:星状眼为显性、正常眼为隐性.亲本的基因型都为Bb.理论上,子代星状眼:正常眼=3:1,但事实上为2:1,可能原因是BB为致死的.实验一的F1果蝇的基因型为$\frac{2}{3}$Aa、$\frac{1}{3}$aa,F1果蝇的A基因频率为$\frac{A}{A+a}=\frac{\frac{2}{3}}{\frac{2}{3}+\frac{2}{3}+\frac{2}{3}}=\frac{1}{3}$,a的基因频率为$\frac{2}{3}$.F1果蝇自由交配产生的F2,F2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frac{1}{9}AA、\frac{4}{9}Aa、\frac{4}{9}aa$,其中AA致死,因此后代只有$\frac{1}{2}Aa、\frac{1}{2}aa$,由此可计算出$\frac{A}{A+a}=\frac{\frac{1}{2}}{\frac{1}{2}+\frac{1}{2}+\frac{2}{2}}=\frac{1}{4}$.
(2)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翻翅正常眼(A-bb)与正常翅星状眼(aaB-)进行杂交,可推知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得到F1(不考虑交叉互换).再选取F1中的翻翅星状眼雌雄果蝇(AaBb)杂交,只能产生Ab和aB两种雌雄配子,因此F2中AAbb(致死)和aaBB(致死),只出现AaBb(翻翅星状眼).
如果两对基因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翻翅正常眼(A-bb)与正常翅星状眼(aaB-)进行杂交,得到F1(不考虑交叉互换).再选取F1中的翻翅星状眼雌雄果蝇(AaBb)杂交,可产生$\frac{1}{4}$AB、$\frac{1}{4}$Ab、$\frac{1}{4}$aB、$\frac{1}{4}$ab,可产生F2后代$\frac{9}{16}$(A-B-)(翻翅星状眼)、$\frac{3}{16}$(A-bb)(翻翅正常眼)、$\frac{3}{16}$(aaB-)(正常翅星状眼)、$\frac{1}{16}$aabb(正常翅正常眼),由于AA和BB致死,因此F2后代$\frac{4}{9}$(AaBb)(翻翅星状眼)、$\frac{2}{9}$(Aabb)(翻翅正常眼)、$\frac{2}{9}$(aaBb)(正常翅星状眼)、$\frac{1}{9}$aabb(正常翅正常眼).
(3)科研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答案为:
(1)显性   显性基因纯合致死(AA、BB致死)    0.25
(2)F2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4:2:2:1    F2全为翻翅星状眼
(3)直接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设计实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基因型的个体中,不属于纯合子的是(  )
A.AABBCcB.aabbccC.aaBBccD.AABBC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机体内环境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肾上腺素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从功能上看,它是体内的一种信息分子.药物V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都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由此推测,心脏细胞表面与药物V和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可能是相同.
(2)人们用肾上腺素和药物V进行有关研究.下表为分组实验结果,请完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药物V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小鼠若干只,注射器,耗氧检测装置若干(如下图),肾上腺素溶液和药物V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
方法步骤:
①选取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均分为四组.每组小鼠按表中所示注射药剂,其中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组别注射药剂种类耗氧量(×103mL)
药物V肾上腺激素
A2.0
B+1.7
C+2.5
D++2.1
注:“+”表示注射该药剂
②将每组小鼠分别放入装置中,开始时大烧杯内外的液面等高;并将装置放在相同环境中,10分钟后记录大烧杯内液面升高值,计算耗氧量并求出各组的平均值.
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知,药物V和肾上腺素分别具有降低、提高小鼠耗氧量的作用,而两者共同作用的效应则是相互拮抗的.
(3)除了控制相同的环境条件外,实验中应再设置一个不放入小鼠的对照装置,其设置目的是用于去除非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使测得的数值更精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不消耗ATP
B.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C.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的作用具有相互拮抗的特点
D.植物各部位都能产生促进果实发育的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诸多过程,如影响主根生长、侧根发育,植物的向性运动等,其可直接影响细胞反应,也可间接调控基因的表达.利用拟南芥(DG)为实验材料探究植物对生长素的响应机制,设置试验如下:
实验组:固体培养基;分别加入0.01、0.02、0.05、0.1mg/l生长素类似物2,4-D溶液,每组铺DG种子60粒;
对照组:固体培养基;铺种DG种子60粒;  每组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拟南芥主根的长度、侧根的数量结果如下:

(1)分析图1结果:不同浓度2,4-D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影响是抑制(填“促进”、或“抑制”、或“无影响”);分析图2结果,推出结论:低(一定)浓度的2,4-D促进侧根生长,且随着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
(2)由图1和图2结果可知:生长素发挥的作用,因(作用)部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3)科学家随后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推测2,4-D影响了拟南芥根部分生区内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导致分生区向伸生长区转变的细胞数目减少,使主根生长受影响;对侧根生长的影响是改变植物组织内局部生长素水平,进而根本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之一.科研人员研究曲古抑菌A(TSA)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寻找新方向.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  用含青霉素和链霉素的高糖培养基,在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人骨肉瘤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2  取适宜浓度的处于生长旺盛期的人类骨肉瘤细胞,用加入不同浓度的TSA(0~200ng•mL-1)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h.
步骤3  对各组细胞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方法是先用台盼蓝试剂(一种细胞活性染料)染色再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统计细胞存活率(未染色细胞数/细胞总数×100%),结果如图1.
步骤4  分别提取TSA浓度为0ng•mL-1、25ng•mL-1、50ng•mL-1处理的3组细胞,测量细胞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Bax、Bcl-2)和β-肌动蛋白基因(不同的组织细胞中表达相对恒定)表达的蛋白质量并计算比值,结果如图2.

分析回答:
(1)与正常成骨细胞相比,骨肉瘤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其主要原因是骨肉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高糖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细胞培养箱中保持5% 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
(2)步骤2中,设置0ng•mL-1 TSA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用台盼蓝试剂检测细胞活性的主要原理是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内(死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台盼蓝能进入死细胞内).
(4)图1所示结果表明TSA浓度越高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越强.
(5)根据图2判断,骨肉瘤细胞中Bax基因过度表达会加速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素方面的研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菊科植物青蒿中所含的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新型特效药.研究者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实验结果】相关实验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生长期采集时间青霉素含量(mg/g)
成苗期05/131.611
06/132.933
生长盛期07/134.572
08/135.821
花期09/133.821
果期09/133.198
表2
青蒿素含量(mg/g)
7月13日7月23日8月13日
根部0.699(晒干)1.048(晒干)1.487(晒干)
0.340(烘干)0.719(烘干)0.993(烘干)
茎部未测得0.108(晒干)0.096(晒干)
0.086(烘干)0.022(烘干)
老叶(叶龄21天)3.609(晒干)4.018(晒干)4.269(晒干)
2.256(烘干)2.705(烘干)3.951(烘干)
新叶(叶龄21天)4.572(晒干)4.654(晒干)5.821(晒干)
3.486(烘干)3.692(烘干)4.585(烘干)
(1)提取青蒿素应选取的最佳青蒿材料是生长盛期的新叶.据表1和表2分析,实验一的实验目的不包括D.
A.不同生长期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
B.不同青蒿组织中的青蒿素含量
C.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提取的影响
D.不同日照时长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实验二】生物工程合成青蒿素
为避免青蒿被过度采集,研究者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生产青蒿素.但直接从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提取青蒿素的效果很不理想,因而采取如图1中①~④所示实验流程合成青蒿素.其中发根农杆菌具有Ri质粒,可促进青蒿愈伤组织生根.

(2)实验二图中青蒿组织培养通常用的培养基名称是MS培养基.步骤③青蒿叶片组织加入抗生素的作用是杀死发根农杆菌及其他细菌.
(3)据实验二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D(多选)
A.未分化的青蒿组织中青蒿素含量高
B.该实验是从青蒿根中提取青蒿素
C.Ri质粒转化青蒿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
D.利用此生物工程方法可大量生产青蒿素
【实验三】
植物激素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萘乙酸(NAA)是最常用来调控发根生长及代谢中间产物形成的一种激素.研究者假设NAA能促进青蒿愈伤组织发根,并能提高青蒿发根后产生青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NAA对青蒿组织发根和产生青蒿素的影响
组别NAA浓度(mg/L)奶根生长比青蒿素含量(mg/g)
A0.02534.4570.080
B0.05033.5000.166
C0.10029.4000.128
D0.25015.8130.000
E0.50013.0590.000
F0.7508.7060.000
G27.1011.480
【注】发根生长比指的是:收获时鲜重/接种量

(4)实验三培养时影响青蒿素含量的可能因素有光照强度、光照时间长度、PH、无机盐浓度、蔗糖浓度、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等(写出2种即可).表3中①表示的数值是0.
(5)根据实验三结果,请在图2画出发根生长比与NAA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6)由实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低浓度的萘乙酸能促进愈伤组织发根,超过一定浓度抑制发根;.
②萘乙酸减少了青蒿发根后产生青蒿素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进入冬季,部分城市出现严重雾霾,与秸秆野外焚烧有一定关系.为破解秸秆处理瓶颈,微生物专家力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能尽快腐烂掉,增加土壤肥力.缓解环境污染.试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专家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其中细菌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3)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刚果红染色方法进行鉴定,得到右图的菌落.那么,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1(填图中序号).
(4)图中所示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固体培养基.
(5)为探究催腐剂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秸秆平分成下表的甲、乙、丙三组,均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得到如下实验现象:该实验还存在不完善之处,请你说出其中一点缺少35度无催腐剂的对照组.
组别催腐剂温度/℃实验
现象
25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25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35第18天落叶完全腐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格里菲斯用小鼠进行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此试验的结论是(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推测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推测有“转化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