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图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胞吞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中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淋巴因子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细胞免疫.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

解答 解:(1)DC细胞能通过胞吞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发生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被T细胞的受体识别,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T受刺激后会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靶细胞发生细胞免疫过程.
故答案为:
(1)胞吞   防卫、监控和清除
(2)识别   信息交流   蛋白质
(3)淋巴因子   B淋巴   细胞

点评 本题结合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广东模拟)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

A.神经细胞 B.生殖细胞

C.血细胞 D.受精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文昌校级期末)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量增加4200kJ.说明了激素调节具有( )

A.通过体液运输

B.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3秋•许昌期末)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 ,其作用是

(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 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 实现的.

(5)以上可以看出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 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鸡西期末)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相同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不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浆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
B.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只能依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记忆细胞.
(2)若图中激活B细胞增大、分裂、分化源于抗原和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刺激.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细胞a、b、c中C细胞识别.
(3)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科学家将人的生长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过程如图,据图回答:

(1)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人的基因与大肠杆菌DNA的组成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且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2)过程①表示的是采取逆转录 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3)图中③过程用人工方法,使体外重组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内,主要是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途径.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Cacl2(Ca2+)处理,以增大细胞壁 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容易进入受体细胞.
(4)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说明已导入了普通质粒A和重组质粒;
(5)如果把已经导入了普通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生的现象是导入普通质粒A 细菌能生长,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不能生长.因为目的基因正插在四环素抗性基因中,破坏了其结构和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a引发的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可激活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导致病情加重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