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图为人体膝反射示意图,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B.涉及4个神经元,属于四元反射弧
C.反射弧全部由神经元组成D.效应器为伸肌和屈肌

分析 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
三元反射弧是指由3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即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组成.

解答 解:A、由图可以看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A正确;
B、涉及4个神经元,1个传入神经元,1个中间神经元,2个传出神经元,属于三元反射弧,B错误;
C、反射弧不全是由神经元组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C错误;
D、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伸肌和屈肌组成,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和结构、神经传导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碱基600个,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三次,则在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获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
A.600个B.1800个C.2400个D.420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表是有关淀粉酶的探究实验(“+”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编号
2mL 3%淀粉溶液+-
2mL 3%蔗糖溶液-+
1mL 2%淀粉酶溶液++
反应温度/℃6060
结果检测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实验结果砖红色无砖红色
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本实验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C.本实验不能确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
D.实验结果能说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假设A、h代表水稻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了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过程中从子一代开始选种
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应用的原理和④相同
C.⑥过程需要用低温或者秋水仙索处理种子或者幼苗
D.过程⑦育种过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成年人饮食中缺碘可导致(  )
A.促进蛋白质合成B.增加糖的利用
C.甲状腺功能减退D.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啤酒酵母是啤酒工业发酵菌种,对啤酒的品质、风味有很大影响.请回答:
(1)若实验室中啤酒酵母菌种被杂菌污染,可采用划线分离法进行纯化培养:接种时,先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待其冷却 后,蘸取带菌培养物放到新的培养基中.倒置培养皿恒温培养直到出现单菌落,再进行菌种鉴定.
(2)为实现啤酒发酵连续生产,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已在啤酒工业中广泛应用.例如,将啤酒酵母和海藻酸钠混合均匀,经CaCl2处理形成凝胶颗粒,而酵母细胞则被固定在其内部.这种固定化方法称为B(A.吸附法   B.包埋法   C.交联法   D.共价偶联法).
(3)科研人员将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构建在重组质粒中,进而转入啤酒酵母/受体细胞/宿主细胞,发酵生产转基因酵母乙肝疫苗.在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通过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G↓AATTC-)切割得到的一个目的基因和一个开环质粒,共有D(A.1 个    B.2 个    C.3个D.4 个)粘性末端.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操作步骤完成以后,需要对所有受体细胞进行筛选,这是因为不是所有受体细胞都接纳了重组质粒.该转基因技术实践应用的成功标志是成功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4)转基因技术结合胚胎工程在高等动物育种中也有成熟应用.人们将经过基因改造的胚胎干细胞与去核卵细胞融合,得到重组(卵)细胞/重建“合子”,并促使其在体外分裂发育成早期囊胚/早期胚胎,再通过胚胎移植获得后代.目前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中获得后代的唯一方法,其原因是胚胎发育不同时期需要不同培养条件;目前尚无全体外胚胎培养技术.
(5)胚胎干细胞具有重要的生产和临床医学价值.在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首先要在培养皿底部制备一层细胞,称为饲养层,其作用是促进干细胞生长、抑制干细胞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杂食性动物.幼螺多为腐食性,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1)非洲大蜗牛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成分),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在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非洲大蜗牛入侵以来数量几乎呈“J”增长,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因此需要采取防治手段控制该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λ参数.有人提倡饲养鸡、鸭、鹅来控制非洲大蜗牛的增长,已收到较明显的效果,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3)有学者推测,非洲大蜗牛也可能替肉食动物提供了一个食物来源,改变食物链,进而改变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非洲大蜗牛同化能量去向的详细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首先做了半分解和未分解两种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将每种叶片与土壤混合均匀后置于两个盆中,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杨树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在不同叶片中,对杨树的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