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 | 病人甲 | 病人乙 | 病人丙 | |
注射TRH前 | <10mU/L | <10mU/L | <10mU/L | 10~40mU/L |
注射TRH后 | 10~40mU/L | 10~40mU/L | <10mU/L | >40mU/L |
A. | 病人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病人丙是垂体功能缺陷 | |
B. | 注射TRH后,病人乙和丙的甲状腺激素不能恢复正常 | |
C. | 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 |
D. | 病人丙若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出现与表中相同的实验结果 |
分析 1.切除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减少,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减少.
2.切除垂体,首先是甲状腺缺少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下丘脑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中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3.切除甲状腺,首先是甲状腺激素减少,垂体与下丘脑受到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这里要注意的是,下丘脑与垂体上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当甲状腺激素对它们的刺激减弱时,TRH与TSH的分泌就会增多.还有激素的增加或减少是切除某一器官后的连锁反应,所以,首先应考虑的是被切除的器官分泌的激素的减少,再考虑这种激素减少引起的后果.
解答 解:A、病人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没有增加,说明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三个病人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题干中已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则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A错误;
B、从根据表格数据看出,注射TRH后,病人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但是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不能恢复正常;病人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甲状腺激素浓度仍然偏低,B正确;
C、病人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他在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正常值,在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更高,说明甲状腺功能缺陷,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正常值,而正常人不会出现,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偏高,体现了“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分解,失去作用,不会出现与表中相同的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等相关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图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定 | |
B. |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 |
C. | S型细菌的DNA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
D. | 该实验的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DNA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食物 | 普通饲料 | ? | 普通饲料+小剂量DHA油脂 | 普通饲料+大剂量DHA油脂 |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AChE活性/U•mg-1 | 0.4 | 0.5 | 0.7 | 0.8 |
NOS活性/U•mg-1 | 1.4 | 1.2 | 1.8 | 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 |
B. | 农田中的玉米均匀分布 | |
C. | 2012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0.04‰ | |
D. | 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植酸酶,是酶的品种之一,在动物饲料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植酸酶能分离出植酸分子中的磷,将植酸(盐)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同时释放出与植酸(盐)结合的其它营养物质。
(1)饲料加工过程温度较高,要求植酸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植酸酶的 ,最终通过改变植酸酶的 ,再通过基因工程得到新的植酸酶。
(2)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的大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原料磷的利用率。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大豆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
(3)为了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学家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 方法转入猪的 中。将早期胚胎培养至一定时期通过 方法,从而一次得到多个转基因猪个体。
(4)若这些转基因植物被推广种植,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9分)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研究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 阶段的反应,其反应式为 。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 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 条件下,含 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 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 。用 方法能将外膜与内膜及其它结构分开。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 (填选项前的字母)。
a.DNA
b.丙酮酸
c.葡萄糖
d.染色质
e.核苷酸
f.RNA聚合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