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以A给分。

A、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生物小组某同学获得了某一品系水稻的种子,为了较快地鉴定出这种水稻的基因型,他们将种子播种,开花后收集大量成熟花粉。将多数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滴碘液,盖上盖玻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呈蓝紫色和呈红褐色的花粉粒。下图表示在同一载玻片上随机所得的四个视野中花粉粒的分布状况。黑色圆点表示蓝紫色花粉粒,白色圆点表示红褐色花粉粒。

(1)统计上述4个视野中的两种花粉粒数目,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花粉粒数(个)

蓝紫色

红褐色

 

 

 

 

 

 

 

 

平均数

 

 

 

 

 

 

 

 

    

(2)在右上方的直角坐标内绘制表示粳性和糯性花粉粒的数量关系图(直方图)。

(3)根据统计结果,这一水稻品系中两种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________,由此可知该品系水稻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___________。

(4)如果将此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植株能否产生可育后代?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B、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班氏试剂,并___________,试管中出现红黄色,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盛有1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小麦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将盛有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试管经静置后置于透射光和反射光下,依次呈________和__________色。

(4)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_________区,用显微镜观察此区的徒手纵切片,可见到该区已分化出木质部,其中输送水分的是_____________。

(5)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分生区处于_________期的细胞染色体。若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中的小麦幼苗根部,则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处理前相比较,其数目________。

(6)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有在培养皿中萌发至3cm的小麦幼苗,罩以侧面开一个小孔的纸盒,胚芽鞘弯向小孔生长。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法,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向光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A题考查统计和遗传的知识;B题考查实验内容。

答案:(12分)

A.(1)                                     (2)

视野

花粉粒数(个)

蓝紫色

红黑色

3

3

5

3

4

4

3

4

平均数

3.8

3.5

 

 

 

 

 

 

 

 

 


(3)1:1  杂合体   (4)A、a(或A和a)   不能    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能形成正常种子

B.(1)加热至沸腾  还原性糖  (2)过氧化氢酶   (3)绿色  红色   (4)根毛  导管

(5)有丝分裂中   增加一倍(或原来的两倍)    (6)缩小光圈或缩小光圈换平面反光镜

(7)取弯曲处纵切片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长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7上海卷)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_。

(2)图中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③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7上海卷)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下图是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1)图中标号1是_________。

(2)HIV在非寄生时,不能进行_________活动,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__细胞。

(3)HIV的感染和繁殖过程大致可分为吸附、侵入、复制、_________和释放。在侵入的过程中,进入寄主细胞的是_________。

(4)下列能正确表示病毒在寄主内的繁殖曲线的是_________。

(5)HIV经反复感染寄主细胞,最终将导致_________功能减弱以至丧失。此时患者如被细菌感染,易出现并发症。从结构上说,HIV属于_________生物,细菌属于_________生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_________等,对杀灭HIV无效。

(6)试举两例说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9分)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   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    ___。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B.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右图。

(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
1)累积量最高的是_______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该部位没有______________结构。
2)吸收量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_______作用吸收水分.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中_______

4)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点处的细胞
(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①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⑧细胞膜上的多糖 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A.①②    B.②⑧    C.⑨④    D.①④
(4)由磷构成的细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7年上海单科生物高考(解析) 题型:简答题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 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下图是该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1)图中标号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HIV在非寄生时,不能进______________活动,而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细胞。

(3)HIV的感染和繁殖过程大致可分为吸附、侵入,复制、_______和释放。在侵入的过程中进入寄主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

(4)下列能正确表示病毒在寄主内的繁殖曲线的是

(5)HIV经反复感染寄主细胞,最终将导致_______功能减弱以至丧失。此时患者如被细菌感染,易出现并发症,从结构上说,HIV属于_______生物,细菌属于_______生物,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杀灭HIV无效。

(6)试举两例说明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下图表示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部分代谢途径,图中A、B、C、D、E、F、G表示物质,①、②、③、④表示过程。

(1)脂肪消化后的产物,大部分先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______________。

(2)物质E是______________,物质F是______________,物质G是______________。

(3)在过程①、②、③、④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________,需要消耗氧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B从小肠肠腔中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到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层细胞膜。

(5)在消化道中,淀粉变为物质B,需经过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和_______酶的催化分解。

(6)肌糖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体中氨基酸的主要来源途径有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分解、糖类等物质的转变和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7年上海单科生物高考(解析) 题型:简答题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若两题都做以A给分。

A.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B.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右图。

(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

1)累积量最高的是_______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该部位没有______________结构。

2)吸收量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_______作用吸收水分.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中_______

4)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点处的细胞

(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①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细胞膜上的多糖    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由磷构成的细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