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湖南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虑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备注:滤食是指以过滤方式摄食水中浮游生物.
生物类群、物种数量和生物量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2010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物种数135
生物量(湿重kg/1000m256020
浮游草类物种数1120
生物量(干重g/m3210
鱼类物种数15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30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物种数25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5513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食物链(营养)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减少,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增加.

分析 分析表格:由表格可知天然湖泊改为人工鱼塘后,只有浮游藻类植物种类增多,其它种类均减少;而养殖前的高等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最高,而养殖后鱼类的生物量最高.

解答 解:(1)改为人工鱼塘后,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则该湖泊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过程的起始条件不为0,因此属于次生演替.
(2)种间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从种间关系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一方面与养殖植食性鱼类有关;另一方面与浮游藻类争夺阳光、养料有关.
(3)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生物量明显多于2007年生物量,主要原因是人工投饵输入大量的能量.
(4)能量的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与肉食性鱼类可以摄食鱼饵相比较,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来源减少,与植食性鱼类竞争减弱,植食性鱼类相对增多.
故答案为:
(1)食物链(营养)    (次生)演替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    增加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这一部分的知识,通过表格中提供的鱼塘生态系统相关量的前后变化,考查群落、种间关系等内容,要求学生能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下面是在25℃时对某植物进行的不同的探究实验.图甲所示为不同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乙所示为探究该植物叶片在一定的光照下,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对圆叶片进行抽气处理直至完全沉入水底,再将这些叶片放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假设NaHCO3溶液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结果如图丙.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与C点相比,A点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光照强度.由图中数据可知,在光照强度为800μmol•mˉ2•sˉ1和土壤含水量为40%~60%条件下施肥效果最佳.若将该植物从B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突然增加至D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和C3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增加、降低.
(2)图丙中ab段,随NaHCO3溶液浓度升高,光合速率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3)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用于相邻细胞的呼吸作用时,则氧气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4)图乙探究实验的全过程中,除了必须控制好自变量--NaHCO3的浓度,还需要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才能使实验结果具有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应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B.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
C.RNA可在细胞内运输物质
D.基因突变的普遍性表现在,它既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几类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
B.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发菜中还含有叶绿体
C.T2噬菌体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D.细菌和开花植物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为单克隆抗体生产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传统制备抗体的方法是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
(2)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是,②过程还可以使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融合.②过程诱导后,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可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将经过③过程得到的能分泌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中,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大量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4)给某患者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时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病毒量又开始上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发生了变异,也可能是人体产生了能与鼠源性单抗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使鼠源性单抗不能发挥抗病毒作用.
(5)研究人员可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鼠源性单抗分子的结构,降低人体对鼠源性单抗的免疫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异常有多种原因.下列情况中,使突触后膜无法兴奋的原因不包括(  )
A.突触间隙Ca2+浓度低,使神经递质的释放量远低于正常值
B.兴奋类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载体结合后,无法被及时灭活
C.后膜上的一种神经递质受体与某病原体抗原结构类似,被免疫系统攻击
D.某种神经毒素使突触后膜上的大量Cl-通道开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B.正常人体的浆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核基因相同,mRNA不完全相同
C.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细胞凋亡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在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将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某经济作物分为两组Ⅰ组用遮光网处理以降低光照强度,Ⅱ组不做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将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某经济作物分为两组,I组用遮光网处理以降低光照强度,Ⅱ组不做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图.
(1)在ab段,I组植株叶肉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ACE(多选).
A.细胞质基质     B.叶绿体基质      C.类囊体         D.线粒体内膜       E.线粒体基质
(2)该植株在点c时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若增加I组的透光量(其他条件不变),c点应向左移.
(3)与e点相比,f点时叶绿体内ATP的含量高(填“高”或“低”).
(4)若Ⅱ组植株在d点时线粒体中产生的CO2更多,两组相比,此时Ⅱ组植株的总光合速率大于Ⅰ组植株.
(5)根据该实验结果,在大棚栽种时提高该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是在dg对应的时间段(约下午1:30-3:30)进行遮光处理.
(6)如果净光合速率测量指标是二氧化碳吸收量,单位为克/小时,光照强度维持d点强度2小时,植物I积累的葡萄糖为0.68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表示某些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正确的解释是(  )
A.若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8条染色体,则图A可表示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
B.图B可表示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C.图C可表示四倍体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D.图D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