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解离是为了将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B.漂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解离过度,并便于染色
C.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细胞从前期演变到中期的变化过程
D.用龙胆紫是为了使染色体着色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解答 解:A、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正确;
B、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一方面防止解离过度,另一方面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防止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影响染色效果,B正确;
C、观察的细胞已经是死细胞,不能观察到细胞从前期演变到中期的变化过程,而要观察多个细胞,才能观察到各个时期,C错误;
D、由于染色体呈酸性,所以用龙胆紫溶液是为了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紫色,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显微镜的相关操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胰高血糖素、性激素、生长激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C.氨基酸、脂肪、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都与糖蛋白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永春县校级模拟)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

A.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

B.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地理原因不能交配

C.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高度不育

D.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松原市高三上学期三模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酶解法除去新鲜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将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原生质体一定不发生( )

A.质壁分离 B.渗透失水 C.颜色加深 D.吸水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1)第1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 75 mV(填低或高)。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 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直接引起的。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可多选)。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 ,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均以核酸为直接的模板B.均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
C.都需要运输原料的工具D.都需要能量和相应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
B.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科学家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DNA起作用
B.上清液的放射性基本不来自大肠杆菌的裂解
C.搅拌使吸附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D.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无锡市城区居民家中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据调查是由于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等因素导致蓝藻爆发.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蓝藻体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C.蓝藻球、颤藻、褐藻和衣藻等均属于蓝藻
D.蓝藻细胞内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