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位学生将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保持稳定不变
B.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没有影响
C.该实验装置可用来测定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速率的变化
D.锥形瓶中的指示剂应为酸碱指示剂,目的是检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类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 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宄的基础上,勇于向权烕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 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肉毒梭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 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 ℃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有________个肽键,肽键的结构式写法________;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________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个氨基,和____个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 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A中不含有乳酸
C. 人体细胞中完成过程c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 人体内的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物质X对大豆种子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所组装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装置中烧杯内的Y溶液为______________溶液。
(2)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应再设置一组其中应用__________的大豆种子进行实验。
(3)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连接甲、乙装置的玻璃管中有色液滴将慢慢往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实验结束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_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时停止,根据注射器活塞移动的距离可量出气体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质X溶液的 浓度(mol/L) | 注射器量取到的气体变化量(mL) | ||||||
时间(min)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未浸泡大豆种子 | 0 | 1.1 | 2.2 | 3.3 | 4.4 | 5.5 | |
浸泡大豆种子 | 10-12 | 0 | 6.5 | 13. | 19.5 | 26.0 | 32.5 |
10-10 | 0 | 8.0 | 16.0 | 24.0 | 32.0 | 40.0 | |
10-8 | 0 | 7.5 | 15.0 | 22.5 | 30.5 | 37.5 |
分析数据可知:物质X对大豆种子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可概括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X溶液对大豆种子有氧呼吸有促进作用,其中促进作用最大的浓度为_________ mol/L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α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包括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B. 该蛋白质含有40种氨基酸
C.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42个O原子
D.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8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乙、丙、丁为神经系统的相关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A、B表明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B. 图乙中⑤的本质为组织液,如果⑤中Na+浓度增加,则⑥兴奋时动作电位增大
C. 在图丙中c处给予适宜强度刺激(bc=cd),则b处检测到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比d、e 要更快,且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 刺激图丁中a与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入神经,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能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