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农作物施用15N标记的肥料,结果在食用此农作物的动物尿中查出15N元素,试问:
(1)含15N的化肥从土壤溶液中先后经________和________的过程而进入根细胞。
(2)含15N的物质在植物体细胞内的________处合成为植物蛋白质。以后,动物摄取这种植物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先后经________酶的作用下,又分解为含15N的氨基酸。
(3)含15N的氨基酸被吸收进入动物细胞内,又经________作用被分解为含15N的物质,进而转变成________随尿排出体外。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泰安二中2007年高二第一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0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043
有人给农作物施用15N标记的肥料,结果,在食用此农作物的动物尿中查出15N元素,试问:
(1)含15N的化肥从土壤溶液中经________过程进入根细胞。
(2)含15N的物质在植物体细胞内的________处合成为植物蛋白质。以后动物摄取这种植物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经________等酶的作用,又水解为含15N的氨基酸。
(3)含15N的氨基酸被吸收进入动物细胞内,又经________作用被分解为含15N的物质,进而转变成________随尿排出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聊城一中高二生物阶段测试 题型:071
有人给农作物施用15N标记的肥料,结果在食用此农作物的动物尿中查出了15N元素。试问:
(1)含15N的化肥从土壤溶液中先后经________和________的过程进入根细胞。
(2)含15N的物质在植物体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为________。当动物摄取这种植物后,在消化道内先后经________和________等酶的作用下,可分解成含15N的氨基酸。
(3)含15N的氨基酸被吸收进入动物细胞内,又经________作用被分解为含15N的物质,进而转变成________随尿排出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硫酸铵是农村常用的一种铵态氮肥,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硫酸铵肥料.实验测得氮的质量分数为20%,该样品中可能混有_________.
A.碳酸氢铵 B.硝酸铵
C.氯化铵 D.磷酸氢二氨
(2)下列物质不能跟硫酸铵肥料混合施用的是_________.
A.碳酸氢铵 B.草木灰
C.过磷酸钙 D.氯化钾
(3)田间一次施用该化肥过多会使植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加速了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过多
(4)有人给农作物施用15N标记的肥料,结果,在食用此农作物的动物尿中可查出15N,试问:
①含15N的化肥从土壤溶液中先后经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而进入根细胞的.
②含15N的物质在植物体细胞内的_________处合成为植物蛋白质,以后被动物摄取;这种植物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先后经_________等酶的作用,又分解为含15N的氨基酸.
③含15N的氨基酸被吸收进入动物细胞内,又经_________作用被分解为含15N的物质,进而转变成_________随尿排出体外.
(5)在土地中施用(NH4)2SO4肥料时,植物吸收的NH多于SO,会不会造成细胞内酸碱度的不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硫酸铵是农村常用的一种铵态氮肥,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硫酸铵肥料.实验测得氮的质量分数为20%,该样品中可能混有_________.
A.碳酸氢铵 B.硝酸铵 C.氯化铵 D.磷酸氢二氨
(2)下列物质不能跟硫酸铵肥料混合施用的是_________.
A.碳酸氢铵 B.草木灰 C.过磷酸钙 D.氯化钾
(3)田间一次施用该化肥过多会使植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加速了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过多
(4)有人给农作物施用15N标记的肥料,结果,在食用此农作物的动物尿中可查出15N,试问:
①含15N的化肥从土壤溶液中先后经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而进入根细胞的.
②含15N的物质在植物体细胞内的_________处合成为植物蛋白质,以后被动物摄取;这种植物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先后经_________等酶的作用,又分解为含15N的氨基酸.
③含15N的氨基酸被吸收进入动物细胞内,又经_________作用被分解为含15N的物质,进而转变成_________随尿排出体外.
(5)在土地中施用(NH4)2SO4肥料时,植物吸收的NH3多于SO2,会不会造成细胞内酸碱度的不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