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下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C.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图2是神经细胞的部分结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图1中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只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若图2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值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D.B侧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 第1-3天 | 第4-9天 | 第10天 | ||||
叶面喷洒 | 日温/夜温 | 光照 | 日温/夜温 | 光照 | 分组 | 检测 | |
A | H2O | 25℃/18℃ | 适宜 | 25℃/18℃ | 适宜 | A1 | 光合速率 |
A2 | G基因表达量 | ||||||
B | ? | 25℃/18℃ | 适宜 | 18℃/12℃ | 弱光 | B1 | 光合速率 |
B2 | G基因表达量 | ||||||
C | SA | 25℃/18℃ | 适宜 | 18℃/12℃ | 弱光 | C1 | 光合速率 |
C2 | G基因表达量 |
(1)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材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为__________组,B组幼苗叶面应喷洒_____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可____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光合作用中C3的__________过程。
(4)实验检测结果如下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______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相比较,分裂后期的细胞内( )
A.DNA数目增加一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B.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C.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Ⅰ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有交叉遗传特点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同家庭的男、女患病率总是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
B. 细胞呼吸时,丙酮酸要转运到线粒体内才能被利用
C. 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是蔗糖分子扩散到液泡内
D. 植物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和病毒
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需的结构
C. 癌细胞不能正常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无关
D. 高尔基体膜结构的成分可以通过内质网转移到细胞膜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 ③与④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加强,产热量增加
C. 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D. 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之前、每次划线之前、划线结束时要灼烧接种环,目的依次是( )
①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②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③避免杂菌污染培养物
A. ③②① 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③①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