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并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
 色素
 酶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 A B D
 相应的等位基因 a b d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9号 10号 10号

(1)现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在图1纸中画出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
(2)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
(3)若某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6:3:7或紫色:白色=9:7.
(4)在玉米DNA中有PEPC基因(图2为该基因结构示意图,由能够编码氨基酸序列--外显子(J、L、N区段)和不编码氨基酸序列--内含子(K、M区段)间隔而构成),其编码的PEPC酶能增加气孔导度,从而增强光合速率.
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frac{(G+T)}{(A+C)}$=$\frac{2}{3}$,则其互补链中$\frac{(G+T)}{(A+C)}$=$\frac{3}{2}$.
②若PEPC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PEPC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L(填字母).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酶1、2、3分别受A、B、D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B_D_为紫色,AB_dd为红色,Abb__或aa____为白色;在DNA分子中,一条链中$\frac{(G+T)}{(A+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该比例互为倒数;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决定蛋白质的合成;在编码区中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序列,只有外显子序列转录的mRNA才能作为翻译的模板链,根据分析回答.

解答 解:(1)根据表格可知,B基因和d基因都位于10号染色体中,根据分析可知,纯合的红色玉米粒基因型为AABBdd,A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中,B和d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中.
(2)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B_dd,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红色:白=3:1,说明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其余基因是纯合子,根据白色的基因型Abb__或aa____可知,红色个体中A基因是纯合,B基因是杂合,或者A基因杂合,B基因纯合,即该红色的籽粒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
(3)AaBbDd的玉米植株,由于基因B和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因此需要把B和D基因放在一起考虑.Aa自交后代出现A_:aa=3:1;若B和D在同一条染色体中,b和d在另一条染色体中,则BbDd自交后代出现:B_D_:bbdd=3:1;若B和d在同一条染色体中,b和D在另一条染色体中时,则BbDd自交后代出现1BBdd:2BbDd:1bbDD.当B和D在同一条染色体中,b和d在另一条染色体中时,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色(A_B_D_)的概率为$\frac{3}{4}×\frac{3}{4}=\frac{9}{16}$,基因型为A_bbdd和aaB_D_、aabbdd都是白色,概率为$\frac{7}{16}$,因此紫色:白色等于9:7;当B和d在同一条染色体中,b和D在另一条染色体中时,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色(A_B_D_)的概率为$\frac{3}{4}×\frac{2}{4}=\frac{6}{16}$,出现红色(A_BBdd)的概率为$\frac{3}{4}×\frac{1}{4}=\frac{3}{16}$,出现白色(A_bbDD和aa____)的概率为:$\frac{3}{4}×\frac{1}{4}+\frac{1}{4}=\frac{7}{16}$,因此后代出现紫色:红色:白色=6:3:7.
(4)①在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A=互补链中的T,同理一条链中的T、G、C分别与互补链中的A、C、G相等,即一条链中的$\frac{(G+T)}{(A+C)}$与互补链中该比例互为倒数,即为$\frac{3}{2}$.
②真核生物的编码区控制蛋白质合成,在编码区中有外显子(J、L、N)和内含子(K、M),内含子转录的序列再加工时切除,同时氨基酸个数:模板链中碱基数=1:3,第50为氨基酸对应模板链中第147-150个碱基,因此位于L段.
故答案为:
(1)
(2)AaBBdd或AABbdd  
(3)紫色:红色:白色=6:3:7  紫色:白色=9:7   
(4)①$\frac{3}{2}$   ②L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DNA分子结构和基因表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很综合,难度较大;同时在计算时,注意不能思维定势,注意题中B和D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否则第(3)问就不能回答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果蝇做了下列实验:
(1)该小组做染色体组型实验时,发现了一种染色体组成为XYY的雄果蝇,你认为这种雄果蝇形成的原因是精子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YY没有分开.
(2)在实验中,该小组偶然发现了一只棒眼雄果蝇,于是他们用野生型圆眼雌果蝇(纯合子)与该棒眼雄果蝇杂交,再将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1、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1所示.设圆眼、棒眼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由B、b表示,根据图中信息,显性性状是圆眼,推测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原因是F2中棒眼果蝇全部是雄性,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3)同学们继续进行探究,准备对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进行初步定位(即探宄该基因在如图2所示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I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I),于是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①让F2中棒眼雄果蝇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棒眼雌果蝇;
②让步骤①得到的个体与野生型圆眼(填“棒眼”或“野生型圆眼”)雄果蝇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棒眼个体出现.
③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Ⅰ;
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图1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在作以下改变时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p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以马蛔虫(二倍体)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细胞的增殖,如图是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某器官切片图象,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切片为卵巢(器官)的切片.
(2)图中细胞3时期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2:1:2.
(3)图中细胞1表示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其中含有2个四分体.
(4)该生物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期).
(5)从染色体组成分析,该生物可以产生4种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的基因模型为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内部和周围的DNA片段情况.距离以千碱基对(kb)表示,但未按比例画出,基因长度共8kb,人为划分a-g共7个区间,转录直接生成的mRNA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是由299个氨基酸组成的
B.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C.终止密码子是最后一个氨基酸结合到核糖体的位点
D.mRNA上某一特定位点需要的氨基酸可以由几种特定的tRNA将它转运到核糖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B.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D.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生物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分配的规律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非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同时非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
D.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同时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宜春中学高二下第六次周考(重点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2分)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过敏反应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研究人员以某过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五组,再用该过敏原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3%、6%、9%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

(1)胸腺是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 ,原因是

(2) C、D、E组结果与 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 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 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小
B.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
C.血浆中乳酸过多时,会与HCO3-反应
D.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