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A.O2和C3化合物 B.叶绿体色素
C.H2O和O2 D.[H]和ATP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如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据图所示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由花粉培养到植株A,体现了植物的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
B.植株A一定为单倍体植株,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育
C.在植株B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都是纯合的
D.由花粉培养到植株B,所有过程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工种子培养过程流程图解,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b、c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d表示给胚状体包上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人工种子的培育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用途之一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字母表示神经结构.当手被尖物刺痛时,手缩回来后并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为效应器,E为感受器
B.未被尖物刺痛时,神经纤维A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C.由图可判定C中兴奋可传至甲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用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1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育种工作者还利用番茄进行了如三组实验如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过程②的技术是 ,在此之前使用 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过程③原生质体经过再生 ,与此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 .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为“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 倍体植株.
(4)如果形成c细胞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植株f的处理方法是 .
(5)若杂种植株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仅保留番茄的染色体而马铃薯的染色体会不断丢失,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番茄和马铃薯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3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4棵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 (多选).
(6)图2Ⅰ过程培育植物体A主要应用了 技术.
(7)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培育植物体B的方法(Ⅱ)称为 .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 .(细胞A为两两融合细胞,写出具体的基因型.)
(8)三种育种得到的植物体A、B、C中一定为纯合体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卡尔文用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14CO2→五碳化合物→糖类 B.14CO2→叶绿体→ATP 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14CO2→叶绿体→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B. 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 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D. 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