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C.在调查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时,以多个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C

解析试题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使吸出的酵母菌数量变小,故A错;动物有趋光性,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会使捕获的数量变小,故B错;调查发病率时,应在广大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导致发病率升高,故C正确;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对于压在边界上的个体,应统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如果不统计会导致结果偏低,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误差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时,目的基因存在于人体B淋巴细胞的DNA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 
D.二倍体生物一定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大豆田中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为“S”型曲线增长
D.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些神经细胞膜上存在GABA受体,GABA受体是一种氯离子通道, 7-氨基丁酸能激活GABA受体,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氯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内。若突触前膜释放7-氨基丁酸,则后膜的电位变化是:

A.转为内正外负,且绝对值减小B.仍是内负外正,且绝对值增大
C.转为内正外负,且绝对值增大D.仍是内负外正,且绝对值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吞噬细胞可将侵人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并降解,之后细胞表面出现抗原与MHC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可被某些淋巴细胞识别。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降解病原体的过程需要溶酶体参与
B.淋巴细胞识别复合物后立即增殖分化
C.复合物能被浆细胞识别
D.上述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地窖中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  )

A.温度恒定,水果抗病虫害能力强 B.温度适宜,水果容易保存
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水果的细胞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20%,则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   )
A. 20%           B.30%          C.40%           D.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