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系名称 | 表现型 | 相关性状描述 |
野生品系 | 红腹、彩背 | 腹部橙红色、胸部背面有黄白色斑纹 |
红腹品系 | 红腹、黑背 | 腹部橙红色、胸部背面黑色有光泽 |
黑檀品系 | 黑腹、黑背 | 腹部黑色、胸部背面黑色有光泽 |
分析 分析表格:①②是野生品系和红腹品系的正反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胸部背面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③红腹品系×红腹品系→F1:红腹彩背:红腹黑背=1:2,说明黑背相对彩背为显性.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该比例应该为1:3,而实际比例是1:2,说明$\frac{1}{4}$的黑背纯合子致死.
解答 解:(1)红腹与黑腹、黑背与彩背这两对相对性状均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由以上分析可知,黑背相对彩背为显性.
(2)①、②是野生品系和红腹品系的正反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胸部背面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③中亲代黑背个体均为杂合子,按照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应出现1:2:1的基因型之比,以及1:3的性状分离比,而实际比例是1:2,可推知黑背纯合致死导致.
(3)原始红腹品系(红腹、黑背)和黑檀品系(黑腹、黑背)进行正、反交,结果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说明红腹相对于黑腹为显性性状;正交的子代腹部全为橙红色,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即正、反交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由此可推测控制腹部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的腹部颜色不同”这一现象判断,反交应为红腹XAY做父本,黑腹XaXa做母本,即反交组合为:红腹品系(♂)×黑檀品系(♀).
(4)根据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可写出红腹彩背基因型为ddXAY,黑腹黑背基因型为DdXaXa,据此写出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红腹与黑腹、黑背与彩背 黑背对彩背为显性
(2)位于常染色体上 由①、②可知,不论正交还是反交,背色性状与性别之间无特殊的联系 黑背纯合子致死
(3)位于X染色体上,红腹与黑腹为显性 红腹品系(♂)×黑檀品系(♀)【或:红腹黑背(♂)×黒腹黑背(♀)】
(4)遗传图解如下:
点评 本题为一道难题,但也不失为一道好题,题干描述中隐藏了一些信息,比如杂交组合①和②互为正交和反交等等,都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再加上两对相对性状都是颜色,学生在读题时难免混淆,甚至会有放弃的想法,但只要静下心来,在草稿纸上步步为营,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还是能够解答出来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RNA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④③②① | B. | ③①②④ | C. | ④②③① | D. | ③④①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转动转换器--改变放大倍数 | |
B. |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大小 | |
C. | 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 |
D. | 调节细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 |
B. |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 |
C. |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 |
D. |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② | C. | ②①③ | D. | ③①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亲代表现型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子代表现型 | 双亲全为有耳垂 | 双亲中只有一方有耳垂 | 双亲全为无耳垂 |
有耳垂 | 120 | 120 | 0 |
无耳垂 | 74 | 98 | 216 |
A. | 据右表中第一组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有耳垂,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 |
B. | 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 | |
C. | 第二组家庭中,某一双亲的基因型有可能都是纯合子 | |
D. | 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比例不为3:1,是因为抽样的样本太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