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且该细胞含有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因为是乙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因此此细胞次精卵母细胞.
2、不含染色单体时,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含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分子.
解答 解:(1)图1中甲细胞中上一半含有2个染色体组,一共有4个染色体组.
(2)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且该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又因为是乙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因此此细胞次级精母细胞;若①染色体为X染色体,因此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则②染色体一定为常染色体.如果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但是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不存在a基因,因此①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基因A、a,其原因只有是基因突变.
(3)不含染色单体时,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含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分子.
(4)图2中Ⅱ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图3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对应图1中乙细胞,图1中丙细胞对应图3中BC时期.
(5)同源染色体只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图3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
故答案为:
(1)4
(2)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基因突变
(3)c
(4)乙 BC
(5)(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
点评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蔗糖水解后的产物均不具有还原性 | |
B. | 脱氧核糖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 |
C. | 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都含有C、H、O | |
D. |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化过程中,DNA与RNA都会发生改变 | |
B. |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 |
C. | 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不能表达、代谢活动停止 | |
D. | 细胞癌变过程中,形态结构改变、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途径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
B. | ①过程中需控制好细胞分裂素的效应高于生长素 | |
C. | ②过程需用一定浓度的胰蛋白酶处理愈伤组织 | |
D. | ③过程需使用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有利于细胞增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00 | 1910 | 1920 | 1930 | 1940 | 1950 | 1960 | 1970 | |
基因A的频率 | 0.99 | 0.81 | 0.64 | 0.49 | 0.36 | 0.25 | 0.16 | 0.10 |
基因a的频率 | 0.01 | 0.19 | 0.36 | 0.51 | 0.64 | 0.75 | 0.84 | 0.90 |
A. | 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 | |
B. | 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 | |
C. | 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频率为18% | |
D. |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BB | Bb | bb | |
男 | 非秃顶 | 秃顶 | 秃顶 |
女 | 非秃顶 | 非秃顶 | 秃顶 |
A. | 非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男孩可能为秃顶 | |
B. | 秃顶的两人婚配,后代女孩可能为秃顶 | |
C. | 非秃顶男与秃顶女婚配,生一个秃顶男孩的概率为$\frac{1}{2}$ | |
D. | 秃顶男与非秃顶女婚配,生一个秃顶女孩的概率为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