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下列因素中,不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A.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减少B.淋巴管阻塞
C.长期营养不良D.花粉过敏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分析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 解:A、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减少,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错误;
C、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C错误;
D、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理化特性,掌握引起组织水肿的几种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一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

B.其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D.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材料丰富的真正的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瑞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正常人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图中的激素②.
(2)激素②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②的分泌,该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3)图中的激素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机体内肾上腺素激素与激素①具有协同作用.
(4)有人试图通过研磨胰腺的方法获得激素②,均未获得成功,由图可知原因是激素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腺泡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分解.
(5)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知识准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
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 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上述实验方法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严谨之处:应取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雄兔;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碘溶液应该等量.
②如果实验步骤第一步改正后,实施整个实验,请你预测最终实验结果:A、B、C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A>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原理:有毒物质使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2)材料用具:活的小白鼠胚胎、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适宜浓度的化学物质甲溶液、适宜浓度的化学物质乙溶液、蒸馏水、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小白鼠正常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高倍显微照片.
(3)实验步骤:
Ⅰ.制备细胞悬浮液.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Ⅱ.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 三个洁净的培养瓶,消毒灭菌,加入等量的细胞悬浮液;
②.向A培养瓶中加入化学物质甲,向B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乙,C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摇匀;
③.把3个培养瓶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
Ⅲ.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增殖到大约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3个培养瓶,用处理,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加1-2滴龙胆紫溶液染色,3~5min后,盖上盖玻片.
Ⅳ.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寻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并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高倍显微照片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统计并计算.
(4)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 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②.在实验中,C培养瓶起对照作用,C瓶的Q值说明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状态下染色体变异频率非常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理过程,图甲是某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相关过程,图乙是某植物相关过程的曲线图.

(1)图甲中:C和J不是(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过程③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L为水(填物质名称);在一定条件下,当G>I、D>K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一定含3个碳原子的物质有E、H(用字母表示),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2)图乙中: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该植物25℃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从图形看,15℃的温度下,C点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增大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磷脂是动植物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果糖和蔗糖都具有还原性
C.淀粉和糖原彻底水解得到的单糖都是葡萄糖
D.不同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图解.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ABCD中,染色体结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A,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则发生在B,对于生物体无积极意义的过程是D.(填图中字母)
(2)细胞癌变的特征为:①.细胞形态结构显著变化;②.无限增殖;③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3)机体内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使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D过程的发生.
(4)若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发生萎缩,膜通透性改变、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受到阻碍,则细胞发生了C(填图中字母)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如表Ⅰ、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丙能在Ⅰ中正常生长繁殖,而甲和乙都不能;甲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乙和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FeSO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O
100m1
MgSO4
9.25g
CaCl2
0.5g
++++-+++
+++-++++
++++++++
(+代表加入,-代表缺失)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自养微生物、乙是异养微生物、丙是固氮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