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又去探究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当时推测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代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Ⅰ和子代Ⅱ)后离心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Ⅰ离心后能分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如果子代Ⅰ离心后只有1条中度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如果子代Ⅰ离心后只有1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鉴定:
①若子代Ⅱ离心后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②若子代Ⅱ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复制的方式是_分散复制_.
(2)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下: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
世代实验对照
亲代1.7241.710
子Ⅰ代1.7171.710
子Ⅱ代($\frac{1}{2}$)1.717,($\frac{1}{2}$)1.7101.710
子Ⅲ代($\frac{1}{4}$)1.717,($\frac{3}{4}$)1.7101.71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结果与当初推测的DNA三种可能复制方式中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相吻合.
(3)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都需要有遗传物质的复制,都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请依据此原则回答以下问题:
①用15N标记了一个精原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然后放在不含15N标记的培养基中,经过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有15N的精子有4个.
②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0~20之间.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分析实验的原理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若是DNA分子的复制是分散复制,不论复制几次,离心后的条带只有一条,然后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解答 解:(1)与对照相比,子代Ⅰ离心后能分辨出轻(位于试管下方)和重(位于试管上方)两条密度带,则说明DNA复制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是1个只含14N,另一个只含15N,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如果子代Ⅰ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DNA分子的复制可能是半保留复制,也可能是分散复制,但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全保留复制.
①子代Ⅱ离心后可以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②若子代Ⅱ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分散复制.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子Ⅰ代有一条带,密度介于亲代与对照组之间,子Ⅱ代有2条带,中带与轻带,比例是1:1;子Ⅲ代有2条带,中带与轻带,比例是1:3,因此可以推出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3)①根据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可知,模板链含15N,原料含14N,复制一次后,每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一条含有15N,另一条含有14N,因此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每一个精子中的所有DNA都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即所有的精子都含15N.
②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0条;第二次有丝分裂前期玉米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40条染色单体,而其中的一半,即20条染色单体具有32P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而某个细胞分到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的数目为0-20.
故答案为:
(1)全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①半保留复制       ②分散复制
(2)半保留复制
(3)①4         ②0~20之间(包括0和20)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对于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实验结论的本题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取样器取样法和目测估计法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普宁英才华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新疆兵团华山中学高二下月考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胰岛素 A、B 链分别表达法”是生产胰岛素的方法之一。图1是该方法所用的基因表达载体,图2表示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生产人胰岛素的基本流程(融合蛋白A、B 分别表示β-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 A、B链融合的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基因表达载体中没有标注出来的基本结构是

(2)图1中启动子是 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启动目的基因的表达;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有

(4)β-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A链或B链融合表达,可将胰岛素肽链上蛋白酶的切割位点隐藏在内部,推测其意义在于

(5)溴化氰能切断肽链中甲硫氨酸羧基端的肽键,用溴化氰处理相应的融合蛋白能获得完整的A 链或 B 链,且β-半乳糖苷酶被切成多个肽段,推测这是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新疆兵团华山中学高二下月考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配置错误的是( )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新疆兵团华山中学高二下月考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小鼠皮肤组织皮肤细胞培养细胞1培养细胞2.

A.甲过程需要对实验小鼠进行消毒

B.乙过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胰蛋白酶消化

C.丙过程得到的细胞大多具有异常二倍体核型

D.丁过程得到的部分细胞失去贴壁粘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的研究结果.请回答:
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g•kg-1土壤微生物含碳量(g•kg-1微生物呼吸速率(CO2/mg•kg-1h-1微生物代谢熵
(mg•g-1•h-1
草丛90.040.3560.2750.77
灌丛97.481.5420.8440.55
次生林63.552.9311.2750.44
成熟林22.732.2432.265
(1)将无机环境中的CO2转化为生物群落中有机碳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2)草丛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与草丛相比,灌丛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原因是群落的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3)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时,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取样时应该随机选取多个样方,然后将多个样方实测数据的平均值记录在上表中.
(4)实验结果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为次生林阶段时土壤微生物含碳量最大;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在成熟林阶段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此阶段微生物呼吸作用强,有机碳被快速分解.
(5)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是指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含碳量的比值,代谢熵越低,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成熟林中微生物代谢熵的值高于次生林,微生物对有机碳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成熟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吸水时也会有水分子扩散到细胞外
B.咸菜腌制过程中Na+、Cl-进人细胞方式为协助扩散
C.无机盐离子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D.蛋白质运出细胞的方式不属于跨膜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二倍体
B.单倍体就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C.多倍体在植物界中比较常见,几乎全部的动物都是二倍体
D.在育种过程中单倍体肯定可育,其优点是稳定遗传,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