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在“观察DH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要进行制片一水解一冲洗一染色-观察”等操作步骤,下列对相关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烘烤后的载玻片马上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
B.直接用水龙头冲洗载玻片后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C.分别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滴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
D.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分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盐酸的作用是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且使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具体过程为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该实验结论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为细胞核区域由于存在DNA被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存在RNA,所以被染成红色.

解答 解:A、水解时需用8%的盐酸,A错误;
B、用缓水流冲洗,防止细胞被冲走,B错误;
C、吡罗红和甲基绿混合染色剂一起使用,C错误;
D、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使用的化学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结果和结论,相关知识点只有考试记住即可正确作答,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图甲是真核细胞中能够进行的某些代谢过程简图,图乙是在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生理过程在细胞内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图甲中过程④不能(填“能”或“不能”)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3)在图乙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20mg/(dm2•叶•h)(用CO2吸收量表示).
(4)当植物缺镁时(其他外界条件不变),图乙中的B点将右移(填“左移”或“右移”).
(5)此实验中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果将实验中的温度25℃改为30℃,图乙中的B点将右移(填“左移”或“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平衡的状态.甲图中:[1]为清水,[2]为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
(1)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丙图中的7(填数字)
(2)若把根毛细胞处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此时,蔗糖溶液处于4(填“4”、“5”、“6”、“丙”)的外面.
(3)成熟植物细胞中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细胞液(填名称),相当于图甲中的2.
(4)图乙中漏斗中的液体浓度高于(填:等于、低于、高于)烧杯中的液体浓度.
(5)若用一定浓度的KNO3代替蔗糖,在显微镜下观察,则会发生的现象是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原因是由于细胞失水的同时可以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使细胞液浓度增大,但细胞液浓度大于环境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因此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如果没有发生上述现象,则原因可能是细胞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神经、体液调节.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的C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血液中物质 A 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失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1组2组3组4组
培养液中唯一氮源14NH4Cl15NH4Cl14NH4Cl14NH4Cl
繁殖代数多代多代一代两代
培养产物ABB的子I代B的子II代
操作提取DNA并离心
离心结果仅为轻带(14N/14N)仅为重带(15N/15N)仅为中带(15N/14N)$\frac{1}{2}$轻带
14N/14N)
$\frac{1}{2}$中带
15N/14N)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多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15NH4Cl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3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1组和第2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3)分析讨论:
①若子Ⅰ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B
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
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是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没有变化,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轻带.
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增殖使生物体上细胞数量的增加,是生物生长的原因之一
B.细胞的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C.只要细胞中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达到一定量即引起细胞的癌变
D.生物体上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与生物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不同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真核细胞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结构有①②③(填图中数字标号);判断失水后的甲图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简便的操作是滴加清水,看它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图乙过程发生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通过乙产生水的场所(细胞器)是线粒体.
(3)丙图中的化学反应称为脱水缩合,破坏细胞核中的核仁(结构)会使该过程不能发生.
(4)丁图生命活动产生的另一化合物的转移途径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丁反应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光;能进行丁图生命活动的细胞同时还能完成下列①②⑤(填编号)过程.
①葡萄糖→丙酮酸;   ②ATP→ADP+Pi; ③细胞核DNA→DNA
④染色质→染色体;⑤氨基酸→蛋白质
(5)破坏动物细胞膜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将细胞放到蒸馏水中,细胞吸水涨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糖类和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糖类和蛋白质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因此,糖类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xH2nOn
B.有些糖类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C.淀粉和纤维素在植物体内都存在,它们的功能不同,但组成它们的单体相同
D.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如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正常活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a
C.图2 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c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有关
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