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B.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H2O2酶、抗体、激素、H2O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

解答 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H2O2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成分和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会明显下降
D.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甲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图为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①为清水,②为0.3g/mL的蔗糖溶液),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③相当于乙图中的[④]原生质层.它与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甲图中的③属于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而丙图中的④属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Ⅰ.组装图甲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 1、2.
Ⅱ.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Ⅲ.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Ⅳ.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渗透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②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环境温度;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作为因变量.
③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a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b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释放能量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休眠的种子和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相对降低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②处发生丙酮酸的分解B.①处产生ATP
C.②处产生二氧化碳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清江中学高三考前周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表明,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免疫系统错误地破坏胰岛B细胞而导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B.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C.该病与艾滋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该病患者血糖偏高,并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处理培养温度/℃$\frac{SOD活性}{(U•{g}^{-1}mi{n}^{-1})}$
1蒸馏水浇灌257.3
29.4
30.5mmol/L水杨酸浇灌510.3
41.0mmol/L水杨酸浇灌511.6
51.5mmol/L水杨酸浇灌513.6
62.0mmol/L水杨酸浇灌58.5
72.5mmol/L水杨酸浇灌57.9
83.0mmol/L水杨酸浇灌56.5
(1)表中①是蒸馏水浇灌,②是5℃.
(2)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
(3)在5℃的环境下,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减弱(填“增强”或“减弱”).
(4)以上结果否(是或否)说明1.5mmol/L时对于增强植物细胞抗冷性效果最佳,如果不能说明,需要进一步在1.0mmol/L-2.0mmol/L浓度区间上设置一些列浓度梯度的实验进一步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当B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受到抗原刺激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3)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C;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B,其特点是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图1是某生物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可能发生于图1中的D细胞所处的时期
B.图1中B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不是极体
C.人体性腺中的细胞可能会发生图1中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D.若图2所示数学模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则cd段对应图1中D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