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图1表示某DNA分子结构片段,图2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2)若某体细胞(2N=12)中所有核DNA分子中P元素的组成均如图1所示,将该细胞转入不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细胞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后期,细胞中被31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12和12.
(3)细胞中发生图2所示过程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该过程是由来自细胞质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的a链.
(4)已知图2中,a链内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则与a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3%.

分析 分析图1:图1表示DNA结构片段,图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一条被31P标记,另一条被32P标记.
分析图2:图2表示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某过程,其中左链含有碱基U为RNA链,且正在合成该链,因此图2可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对象.

解答 解:(1)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2)分析图解可知,图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一条被31P标记,另一条被32P标记,若某体细胞(2N=12)中所有核DNA分子中P元素的组成均如图1所示,将该细胞转入不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后该DNA分子的放射性标记情况为:一个DNA分子一条被31P标记、另一条被32P标记,另一个DNA分子两条链全部被32P标记.因此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未分裂,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仍然存在于一条染色体,因此在细胞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时被31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未12条;而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分别存在于两条子染色体上,因此该时期细胞中被31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也是12条.
(3)分析图解可知,细胞中发生的图2所示过程表示转录,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该过程是由来自细胞质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的a链.
(4)已知图2中,a链内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模板链中的G+C=54%,则整个DNA分子中的G+C=54%,因此DNA分子中A+T=46%,因此与a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3%.
故答案为:
(1)磷酸和脱氧核糖     氢键
(2)12     12
(3)细胞核      RNA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
(4)23%

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内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的复制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六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性状表现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性状表现的比例 ⑤F2基因组成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甲图中的A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
B.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人体内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甲图中的C
D.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抗体、酶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1)都具有专一性      (2)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    (3)发挥作用都与糖蛋白有关
(4)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5)产生过程都需要ATP    (6)分泌过程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A.(1)(6)B.(1)(3)(4)(6)C.(1)(3)(4)(5)(6)D.(1)(2)(3)(4)(5)(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物质变化如图甲所示.将该油料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其中干重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图甲中35d时的种子处理,获得提取液等分为三份(A、B、C),A中加人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B中加入碘液,C中加入苏丹Ⅳ染液,能发生颜色反应的是A和C,产生的具体颜色变化为A产生砖红色沉淀,C显红色.
(2)图甲中三种物质的组成元素都是C、H、O.从图甲中推测该种子成熟期间,三种物质中脂肪合成酶的含量迅速升高.
(3)图乙中,该油料种子从第2d到第7d干重增加,请根据萌发的环境条件判断,干重增加主要与H2O(填“H2O”“CO2”或“O2”)有关,该时期内种子中的脂肪含量减少最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在三个不同阶段(OA、AB、BC)吸收CO2和释放CO2的相对体积的关系,对此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在OA段,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AB段与OA段相比,产生相同数量的ATP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
C.在BC段,消耗1mol葡萄糖所产生的CO2的量是相同条件下OA段的$\frac{1}{3}$
D.在BC段,呼吸作用的各个阶段均有ATP的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育种方式中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矮秆抗病杂交水稻和八倍体小黑安B.“黑农五号大豆”和太空椒
C.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D.高产青霉菌和抗虫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其水解的产物只有一种单糖
B.在HIV中由A、G、U、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C.胆固醇是所有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D.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温度和光照不会影响CO2的固定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