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 |
B. | 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 | |
C. | 染色体交叉互换引发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 |
D. | 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
分析 1、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数的个体,单倍体不一定含有1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是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2、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3、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 诱变育种 | 单倍体育种 | 多倍体育种 | |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原理 | 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
解答 解:A、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A错误;
B、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所以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如果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则所引发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以及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所有配子不经过受精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只有AABB这一种类型
B.图中①至⑤过程涉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但不涉及减数分裂
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我们最终目的是得到含有细胞壁的杂种细胞
D.②过程通常利用PEG或灭活的病毒诱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某生长因子2.0 | (NH4)2SO4 2.0 | K2HPO43.0 | MgSO41.0 | 多聚联苯50 | __ |
B | 牛肉膏10.0 | 蛋白胨20.0 | 葡萄糖20.0 | NaCl 5.0 | __ | __ |
C | 某生长因子2.0 | NH4NO3 2.5 | K2HPO43.0 | MgCl21.0 | 多聚联苯50 | 淀粉20.0 |
D | 某生长因子2.0 | (NH4)2SO4 2.0 | K2HPO43.0 | MgSO41.0 | 联苯水解酶5 | __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中,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是自变量,氢氧化钠扩散速率是因变量 | |
B. |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选用分裂期时间越长的材料,观察到染色体的机会一定越大 | |
C.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 | |
D.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bb | |
B. | 11号与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frac{2}{3}$ | |
C. | 15号基因型是Aabb或aaBb | |
D. | 11号与14号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白色个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