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科研人员探究不同浓度的IAA、IBA和NAA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的柱状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IAA,IBA和NAA都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
B.图示信息可反映出IAA,IBA和NAA都具有两重性
C.IBA促进大豆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可能在0.05﹣﹣0.5μmolL﹣1
D.同浓度的IBA和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有差异
【答案】D
【解析】解:A、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A错误; B、柱形图中,只有吲哚乙酸(IAA)体现了低浓度促进根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即体现了两重性,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对大豆根系生长只起到抑制作用,没有体现两重性,B错误;
C、由于所用的IBA浓度都抑制大豆根系的生长,所以IBA促进大豆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应该小于0.05μmolL﹣1 , C错误;
D、看图可知:同浓度的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比IBA更显著,D正确.
故选:D.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具有内生的,能移动,微量而高效的特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观察下列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②是_____,③是_____。
(2)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
(3)若图中④含60个组成单位,则③中至少含_____个碱基。
(4)该图表示的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_____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细胞Ⅰ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如图为该植物体内某种细胞增殖的图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为高等植物,细胞内只有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B.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8条核DNA
C.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
D.丙细胞和丁细胞都处于末期,细胞内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
B.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图中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A具有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A. 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枃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C.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D.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代谢产物所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胚胎移植技术己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胚胎移植可充分发挥优良母牛的繁殖潜力,一年内可得到几头甚至几十头良种牛犊
B.应用胚胎移植可使母牛提高生产能力
C.应用胚胎移植可以代替种畜的引进,丰富品种资源
D.胚胎移植可在畜牧业生产中产生新的品种,改良品种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A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作答.
(1)如设种群Q1、Q2个体数为N1、N2 , 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 , 那么,N1、W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 .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3)B图中Q1的b1和d1表示 .
(4)若P和Q1同化(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和72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J/(cm2a)和24J/(cm2a).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1的效率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核酸的生理功能()
A. 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B. 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C.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 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