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活体转化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 |
B. | 加热杀死的S型菌冷却后其DNA仍能起作用 | |
C. | 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后全部转变为S型菌 | |
D. | R型菌与S型菌的DNA作用下转变为S型菌,这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
分析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解答 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说明转化因子的存在,但没有认为“转化因子”就是DNA,A错误;
B、加热杀死的S型菌冷却后其DNA仍能起作用,B正确;
C、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后部分转变为S型菌,C错误;
D、R型菌与S型菌的DNA作用下转变为S型菌,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 | |
B. | 呼吸酶、载体蛋白、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
C. |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 |
D. | 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G1期时,DNA聚合酶可在核糖体上大量合成 | |
B. | 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 |
C. | 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以看到 | |
D. | 在添加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可能缩短细胞周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50%、50% | B. | 70%、30% | C. | 75%、25% | D. | 87.5%、12.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现象 | 结论 | |
装置一液滴 | 装置二液滴 | ||
A | 左移 | 不移动 | 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
B | 不移动 | 右移 | 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
C | 左移 | 右移 | 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
D | 不移动 | 不移动 | 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或只进行厌氧呼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 |
B. | 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连续画3次 | |
C. | 色素III、IV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 |
D. | 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 |
B. |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 |
C. | 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唯一的信号 | |
D. |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南省许昌市等三校高一上第一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秋•江苏期末)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下列与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用法相似的是( )
A.碘液 B.双缩脲试剂
C.斐林试剂 D.苏丹Ⅲ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